三、整治重点与目标
整治重点:
“城中村”和旅游景区周边治安环境;违规收购废品;违规出租居住房屋;聚众赌博;“黑网吧”、“黑诊所”、“黑车”等。
整治目标:
(一)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协调机构建立健全,制度完善,责任明确,长效管理机制建立;
(二)“城中村”社会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整治,日常管理制度和力量基本到位,治安警情明显下降,群众反响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
(三)旅游景区周边治安秩序良好,安全保障有力,经营文明守法,环境整洁优美;
(四)固定无证收购站点基本杜绝,流动收购摊点明显减少,收销赃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控制,行业管理逐步规范;
(五)居住房屋出租管理体制顺畅,居住房屋出租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实现出租房屋的信息化管理、分类管理、重点管理和动态管理,发生在出租房屋内的刑事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六)有组织赌博、聚众赌博、网络赌博、游戏机赌博受到严厉打击,群众自觉抵制参与赌博、主动提供重大线索的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七)依法查处取缔“黑网吧”、“黑诊所”、“黑车”,最大限度保护合法、打击非法,满足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需求的服务网点布局更加合理,从根本上压缩“三黑”存在空间;
(八)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平安建设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四、工作机制
(一)建立包干问责机制。根据“城中村”地理位置、场所行业和出租房屋分布情况及治安复杂程度,采取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办法,分别由镇(街道)、村(社区)和公安派出所主要负责人负总责,确保各项工作责任落实到人。要将流动人口信息社会化采集、治安防范、安全监管、治安隐患整改、打击侵财性犯罪等纳入问责内容,凡发生重大案件、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严格实行领导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
(二)建立民力动员机制。按照集中排查综合整治活动的总体部署,结合“城中村”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载体,充分调动居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营造“平安环境系万家、平安建设齐动手”的浓厚氛围。以开展创建平安村(社区)为载体,组织辅警、治调人员、治安志愿者、房屋出租放心户主等参加治安巡逻防范,整合各种社会资源,推进群防群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