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年专项工程开展以来,各市、区及市直属学校认真落实“图书馆建设年”的有关要求,立足学校办学优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读书活动。2010年3月,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承办了“苏州市中小学生‘迎接世博,走近世界’知识竞赛”,涵盖了中小学所有学科知识,各地组织了20多万在校学生参加,创下了近年来苏州教育系统同类比赛之最。太仓市教育局专门出台了《太仓市中小学读书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各校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和读书活动专题网站,为师生交流、学生交流、亲子交流、校际交流搭建平台,努力营造“人人爱读书,读书来育人”的良好氛围,使每个学校、每个班集体成为“爱读书、会读书”的团队,师生个个成为读书的倡导者、践行者。金阊区三元实验小学等校图书馆设立了校园大讲坛或百家讲坛、组织了图书捐赠漂流活动、公布了学生阅读量排行榜、开展了读书征文及系列展评等活动,为师生交流读书体会提供了平台,激励广大师生尤其是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四)提供专业培训,培育业务素质,提升管理水平
各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明确要求,各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一定学时的业务培训,并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2010年上半年,在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的统一指导下,各市、区组织图书馆在职人员参加了专业培训,倡导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图书馆学专业知识,更要了解各学科知识,积极为各学科教学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主动为学生阅读提供实用的指导,努力从图书管理员转变为知识导航员,使图书馆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成为师生最向往的第二课堂。
三、存在问题
(一)区域间、校际间图书馆建设、管理和使用水平存在不平衡现象。其中,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相城区、金阊区、平江区、沧浪区、工业园区、高新区等地需进一步提升整体建设水平、健全管理功能、提高使用效能。苏州市平江中学等部分学校需进一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强化必要的管理,发挥图书馆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应有的作用。
(二)馆藏结构有待优化,图书质量亟待提高。除个别四星级高中外,多数被查学校采购图书偏重数量,以贵州、内蒙、新疆、延边等边远地区出版社的版本为主,且基本是低折扣书,图书质量令人担忧;采购图书绝大多数是文学类和励志类,科普类读物相对匮乏,馆藏结构不科学、欠合理,无法适应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要求;作为镇馆之宝的馆藏工具书明显不足。
(三)图书馆人员配备明显不足、业务能力不强。对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Ⅱ类标准,被抽查学校中:小学基本没有专职的图书馆管理员;初中有专职人员,但数量明显不足;部分高中学校也略显不足。督查中看到,被查学校图书管理员或是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的,或是从外单位调进的工勤人员,专业对口的人员极少,业务能力薄弱,集中表现为:一是不懂图书的科学分类和合理编目,书、刊、音像资料分类不规范;依赖书商对所购图书进行分类、编目、录入,照搬照抄CIP再版编目的分类标引,人为造成图书尤其是丛书的归类不一、详简不一、前后不一、藏书比例失调。二是图书剔旧工作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或存在滞后性,一些直属学校图书馆的书架上还摆放早已失去参考价值的教辅用书。三是为学校教育教学主动服务的意识不强,日常工作大多停留在借还图书上,个别图书管理员甚至无法胜任最基本的电脑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