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适用于普通人群。水煎服,每次50ml,早晚各服一次。
②太子参10g、黄芪10g、白术10g、防风5g、黄芩10g、牛蒡子10g。
功能:益气固表和营。
适用人群:素体虚弱,汗出较多,易于外感的人群。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③贯众5g、鹅不食草5g、生甘草5g、千里光10g、牛蒡子5g。
功能:清热解毒利咽。
适用人群:面色偏红,鼻咽干燥,口舌生疮,大便偏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④桑叶10g、侧柏叶15g、紫草10g、桔梗5g。
功能:清热宣肺。
适应人群:咽喉不利或痛痒,眼干目赤,喜凉,大便偏干,小便黄。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⑤藿香10g、佩兰10g、陈皮10g、云苓10g、苍术10g。
功能:健脾化湿。
适应人群:面色发黄、腹胀便溏、食欲不振、舌黄厚腻。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2)儿童
①牛蒡子6g、元参6g、木蝴蝶3g、僵蚕6g、蝉衣6g、橘络3g。
功能:清咽利肺通络。
适用人群:儿童咽喉、扁桃体易充血肿大者,此类儿童平素受风着凉即易引起咽喉发炎,咳嗽,舌尖红苔薄黄,大便多干结。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②白豆蔻6g、苏叶6g、银花10g、生山楂10g、炒麦芽10g、莱菔子10g。
功能:清热和中导滞。
适应人群:儿童易食积湿阻脾胃者,精神不振、胃纳呆滞、舌黄滑腻,大便臭秽或稀烂。
煎服方法:每日1付,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付为宜。
4. 服用中药预防感冒需要注意事项:
(1)老人和儿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用量服用;
(2)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
(3)预防感冒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5天;
(4)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
(5)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
(二)中医治疗
1. 辨证论治
(1)卫分证
①风热袭表
1)主症:发热微寒、咽喉赤痛或干。
2)兼证:头痛鼻塞、咳嗽、口微渴。
3)舌、脉象: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