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社会文化环境净化行动
1、优化互联网环境。大力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从根本上铲除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站生存的土壤。积极推进网站实名登记制度,建立违规网站黑名单制度,强化网络接入服务商的监管责任。全面清查和规范手机、固定电话为网站代收费业务,进一步规范网站广告经营行为。深入开展“e网平安--共建文明和谐网络”活动,推进“诚信建网、依法管网、文明上网”,真正把互联网建成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乐园。
2、强化对网吧等网络经营服务场所的治理。进一步加强网吧、农村信息服务站、电子竞技俱乐部管理,强化监管力度。重点查处打击网吧接纳未成年人上网、不落实上网实名登记查验、超时超范围经营、开通色情暴力邪教网站等问题,严厉打击“黑网吧”。大力开展“健康空间--共创文明绿色网吧”活动,评选表彰“绿色示范网吧”,提高网吧等网络经营服务场所的治理水平。
3、着力净化荧屏声频。认真落实《
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节目监评工作的意见》,加强对广播影视节目的审查把关,规范节目制作、审查、播出、集成、发行、传输等各个环节,严格控制不适合未成年人的节目在大众传媒上播出。有效遏制广播电视节目中的低俗媚俗之风,杜绝片面追求收听收视率而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现象。严把广告刊播关,查处各类损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良广告。积极开展“清新视听--共绘文明多彩声屏”活动,促进未成年人题材影视广播节目的发展与繁荣。
4、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和出版物市场。坚决清理学校周边的电子游艺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清理中小学校周围200米以内开办的网吧和彩票投注站。严厉打击校园周边的游商浮贩和无证照摊点,严查不良出版物,查缴淫秽色情“口袋书”、音像制品、有害卡通画册、不良玩具、非法小广告等。从源头上加强对出版物的监管,防止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出版物流入市场。强化校园周边治安,防止侵害学生的治安事件的发生。加强学校周边交通管理,完善交通设施和标志,安排民警或协警员维护校园门口交通秩序,保护学生人身安全。广泛开展“呵护心灵--共铸文明宁静校园”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市文明委的部署安排,市文明办要抓好牵头协调和组织实施工作。各责任单位要按照分工进一步细化任务,形成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具体、考核有力的工作体系,各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作用,整合社会资源,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各区市要严格落实属地化管理责任,统筹协调负责好所辖区域内各单位达标落实工作,各驻区单位要积极支持参与所在区的创建工作,形成条块结合,同创共建的区域化创建格局。“五大行动”开展情况将纳入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