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培育知名文化品牌。对地区特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深度加工,为“中国二人转之乡”、“中国农民画之乡”、“中国马头琴之乡”、“中国人参之乡”、“中国琵琶之乡”、“中国松花砚之乡”、“中国梅花鹿之乡”等地域性品牌注入文化内涵。弘扬吉林歌舞、长影乐团、朝鲜族农乐舞、吉版图书、吉林期刊等一批知名品牌。
9.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演艺业。挖掘我省传统优秀的文化艺术资源,扶持朝鲜族、蒙古族、满族歌舞和“二人转”等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演艺业。依托省会城市打造《关东神韵》大型综艺性驻场演出晚会,建立东北二人转传承基地。将省文化活动中心改建为吉林省演艺中心,打造集演艺、影视、培训、展览、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文化中心。
10.推动艺术培训业的发展。大力扶持吉林省文化艺术培训有限公司、中筝文化集团长春光明艺术学校、辽源显顺琵琶学校等文化艺术培训企业的发展,整合同质资源,做大做强艺术培训业,组建吉林省文化艺术培训集团,将其纳入我省“十二五”规划,重点推动。
11.加强民间工艺品的生产制作。鼓励松花石砚、宇平人形、宝凤剪纸、紫玉木兰绣花鞋、林田远达、浪木根雕、东丰农民画、延边刀画、长白浮石画等民间工艺品生产,形成富有吉林特色和优势的文化产品。本着政府支持、社会民营企业参与的原则,推动成立吉林省工艺美术集团。依托农村文化大院,对民间工艺品进行研发,积极培育农村文化产业。
12.建设版权产业发展服务平台。根据《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地方版权发展战略,推动地方性版权服务组织的发展,促进版权资源的应用。构建版权公共信息数据库,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版权法律法规、作品登记信息、版权交易信息、版权查询等公益服务。以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信息软件、建筑设计、工艺美术、民间艺术等版权产业为重点,培育版权产业增长的新路径,提高版权产业的贡献率。建设好省、市、县三级版权产业发展服务工作站,形成覆盖全省的推动版权产业发展的工作网络,为版权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
(四)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
1.结合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战略,建设长春、吉林、延吉、图们文化产业带,打造以东北亚文化艺术节为主体的与东北亚博览会相呼应的东北亚文化交流交易平台。在长春市、吉林市等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动漫原创、影视制作、出版产业、印刷产业、汽车文化、电影文化、文化会展、文化旅游、文化产品交易等一批有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街区。依托各市(州)特色和优势,建设一批以长春净月潭、伪满皇宫博物院、吉林松花湖、珲春防川等精品景区为主、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基地和文化旅游基地。打造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具有地标性的综艺性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