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宣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宣城市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


  (二)国内市场需求将促进有色金属产业的发展

  2008年,全国铜材产量达748.59万吨,同比增长19.05%,铜材总消费量达790.33万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铜材市场;2008年,铝材快报产量达到1427.4万吨,同比增长21.4%,铝材产量继续保持世界第一。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加快,对有色金属材料消费需求将不断上升。

  (三)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有色金属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目前我国已经研究、试制、生产的铜材料约250个牌号,2000个品种,近万种规格,纯铜与合金比例6:4。品种比例为:板带17.6%、管材11.64%、棒型15%、线材27.35%、箔材1.28%。铜加工产品的应用广泛,电力、电子60%;建筑15%;轻工家电10%;工业机械5%;交通4.5%。电子、家电、汽车、建筑用铜材正在迅速增长;易拉罐板带材和高档铝箔坯料的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以高速列车车体型材为代表的大截面、薄壁空心型材的研发成功,拓展了铝合金制品在铁路、高速公路、汽车、飞机等领域的应用。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采取综合措施,稳定和扩大国内市场;以加强技术改造与技术创新、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有色金属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一方面着力抓好再生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方面有计划地加大铜、钼、钨等金属矿开采和深加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促进有色金属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 应对危机与产业振兴相结合。在着力解决有色金属产业当前面临的困难,保重点企业,保主要品种,促进产业平稳运行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种有利因素的作用,建立市场引导机制,实施产业振兴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产业竞争力。

  2.优化布局与总量扩张相结合。根据能源、资源、环境、市场、基础等条件,优化产业布局,支持以郎溪县为重点的相关县区发展铜产品深加工,以市直为重点的相关县市发展铝制品加工,促进产业集聚,推动企业重组,扩大产业规模;以绩溪、泾县为重点有计划地加大铜、钼、钨等金属矿开采,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投入,发展钼、钨等稀有金属矿深加工项目。

  3.技术改造与淘汰落后相结合。引导企业加快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引进,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增加产品品种,提升产品档次,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