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铝材加工业
全市规模以上铝制品加工企业6户,主要分布在市直、宣州区、广德县和宁国市。全市铝加工生产能力近8万吨。2008年实现铝产品产量6.05万吨,销售收入5.4亿元,税收0.22亿元。主要生产各类铝型材、铝棒、铝锭。
(三)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全市规模以上企业6家,铜矿采选企业宣州区2家、泾县1家,钼矿和钨矿采选企业泾县1家、绩溪2家;2008年铜选矿含铜量1604吨,钼矿和钨矿产量较小;目前宣城市没有铜、钼、钨冶炼企业。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引进和建设了一批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使全市有色金属加工产业初具规模,对推进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强市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有色金属加工和采选业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是加工企业规模偏小。2008年我市15家铜加工企业总能力近50万吨,企业平均生产能力仅有3.33万吨。生产能力最大的郎溪金润、宣城宝隆铜业和郎溪鑫辉电工等少数企业生产能力也仅在8万吨/年。生产能力最大的铝加工企业生信铝业集团仅年产3万吨铝型材。
二是加工工艺和装备落后。先进生产设备和工艺少,普通生产设备和工艺较多,还存在相当一部分能耗高、污染重的生产设备和工艺。尤其是铜加工业,熔炼炉绝大多数都在10立方米-20立方米,连铸比低。生产技术与工艺装备水平同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三是加工产品结构单一。突出表现在产品技术含量低、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少、产品单一。铜产品主要为光亮低氧铜杆和软态裸铜线;铝产品大多数为普通型材。
四是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和加工不够。虽然我市铜、钼、钨等金属具备一定的储量,现有部分开采企业,但采后加工和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未能形成。
二、有色金属产业发展环境
“十一五”至“十二五”期间,我市有色金属产业将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一)国家宏观政策有利于加快有色金属产业发展
国家出台《
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之后,我省随后出台了《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宣城市列入全省重要再生铜加工基地之一,这将对全市有色金属产业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