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生态带植物正常生长,避免外界人类因素干扰破坏,避免湖区自然湿地资源的进一步恶化;实现生态带植物最大可能性吸收水体污染物质,净化水质,同时避免生态带运行过程中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维持滇池湖滨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为生态带植物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开展监测和研究工作,为生态带植物管护工作提供科学数据依据。增强民众对生态带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对生态带价值的认识。
四、生态带管护范围
滇池保护界桩外延100米以内区域(如遇环湖公路在界桩外延)100米范围内的,以环湖公路为界限的环湖生态修复核心区。
五、生态带管护内容
(一)植物的保护
生态带系统为脆弱的生态系统,加上人为的外界干扰,系统容易遭到破坏,必须对生态带进行保护,安排专人看管,防止人为破坏,加大日常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二)植物病虫害防治
需做好生态带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但不可引入新的污染源,如农药等化学药剂。其植物的病虫害控制模式可参考农作物的绿色病虫害防治方法,一是增加生态带植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二是使用昆虫生长调节剂,使害虫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三是应用害虫性激素防治;四是利用生物防治害虫,增加有益生物种类和数量;五是应用植物性农药(植物抽提物)防治害虫等。
(三)生态带植物的收割
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也是生态带系统净化和处理效率最高的时期。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植株生长到一定的生长时期和生长量时,其生长停止,处理效率即开始降低,在植物生长旺盛时期需进行一次收割,可促使形成植株的二次生长高峰,达到最高的处理效果。其次在植物进入衰亡期以后,植物残体的腐烂对水体造成第二次污染,此时必须对湿地植物进行收割,避免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四)生态带植物的资源利用
生态带系统中,部分湿地植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部分植物具有观赏价值,可做切花和切叶。部分湿地植物残体可开展资源化利用:
1.编制工艺品。水葱、香蒲、芦苇等为传统的编织原料,可加工制作工艺品。
2.堆制有机肥。生态带植物的残体均可作为生物有机肥的原料,运送专门进行堆肥处理的场所进行堆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