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研究滇池沿岸、河道、沟渠绿化工作,科学规划,在全市河道、池塘、水库、滇池等湖泊浅水区、湿地区域正常水位以下栽种芦苇,在正常水位线以上栽种竹子,在正常水位交界处栽种柳树,打造20条具有秋色景观的滨河带。
农田机耕道绿化要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乡村道路、水利工程、小城镇建设等项目工程,强化工程建设中的绿化建设,努力营造具有田园风光和诗情画意的新农村景象。
村镇(村庄)植树绿化要结合小康村、生态村建设,把村庄植树绿化工程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有机结合,广泛发动农村干部群众,栽植环村林、街道树、庭院果,大力推广核桃、竹子栽培,逐步使每个村庄都成为“花园式”村庄。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实施
冬春季植树造林工作要坚持“高起点、高品位”的要求,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研究制定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坚持依靠科技,创新思路,突破传统绿化种植的思维和模式,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区域,不同立地条件,特别是石漠化地区、五采区、难造林地等地块,采取超常规技术措施来实施。优先安排视野可及、立地条件好的地块,对严重缺水的,可先行安排进行整地,待明年雨季来临时再进行造林,确保绿化造林的成效。
(三)适地适树,大力推广应用乡土树种苗木
市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各地的经济条件、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等,指导各地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以选用培育的乡土树种为主,多采用落叶树种和彩色树种,补植增添一些有色彩的林木,必要时可采用乔、灌、花、藤及地被植物相结合进行绿化,丰富树种配置,彰显季相变化,达到增加森林色彩和层次景观的效果;要注意营建混交林,预防各种森林病虫害的发生;选用高质量的苗木,尽量使用容器苗;与促进林产业发展相结合,大量选用以核桃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树种,鼓励和提倡栽植经济林,以经济效益促进长期管护,为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强化管护,确保绿化造林的成效
“三分栽,七分管”,搞好新造林木的管护工作是巩固绿化造林成果的重要保证。针对昆明冬春季节干旱少雨的特点,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抓好新造林木的管护工作。在造林的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三年的管护成本以及肥料、浇水、保水和支撑架、地膜覆盖等设施,解决好干旱问题,提高造林成活率。推行绿化工程管养责任制,把林木存活率作为工程质量考核的重要内容,明确施工主体的管养责任,并根据林木存活率情况分期拨付工程款。对林木存活率不达标的,责成施工单位及时补栽补种。认真研究加强林木管养工作的有效举措,落实专门养护管理队伍,落实林木管养经费,建立养护责任及考核奖励标准,使养护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责任,尽心尽力做好绿化管养工作,确保新栽树木的成活率达到95%以上、保存率在95%以上。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对随意侵占林地和乱砍滥伐林木等违法行为要进行严肃查处,保护全市造林绿化的成果。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