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资源:充分发挥广西少数民族特别是壮民族文化特色,发展民族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打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为龙头,以民族节庆、民间风俗、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文化资源为源泉,打造“一地一节”、“一地一品”品牌,建设南宁艺术博物馆,商业运作音乐剧《梦幻刘三姐》演出,开发“首府第一村”新农村文化建设项目,推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三大资源:充分挖掘利用南宁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的资源,开发“一江四山”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即加快开发沿邕江两岸文化景区;以大明山龙母文化为主题,建设龙母文化纪念馆,开发大明山精品旅游景区;以青秀山绿色生态文化为主题,建设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孔庙等博物馆群,打造青秀山绿色经典旅游景区;以昆仑关战争遗址文化为主题,建设昆仑关战役旧址博物馆,打造战争文化旅游景区;以五象岭古老民间神话传说文化为主题,开发“老南宁”文化新城项目,打造南宁五象新区文化旅游景区。
--第四大资源:充分发挥岭南传统风俗和现代都市的文化特色,大力发展城市休闲文化项目,建设“南宁游乐场”、“南宁观光塔”、歌舞娱乐夜生活一条街等项目,激活都市消费,打造都市休闲文化产业。
(三)发展一批重点行业:
1.节庆文化业:以民歌节为龙头,挖掘相关的产业链条,形成民歌产业,使南宁成为中国-东盟各国文化的展示中心。同时利用少数民族的各种节庆,发展民族民间民俗活动,增加城市的文化亮点,带动人流和物流,促进经济的发展。
2.演出娱乐业:以大型演艺项目为龙头,发展以歌舞娱乐、网络文化、电子游艺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夜生活,拉动文化消费,增加文化产业收入。
3.电影放映业:以民族影城、华纳影院为龙头,促进电影院的升级改造,吸引更多的人们到电影院看电影,保持我市在全区电影放映业中的龙头地位。
4.文化旅游业:以青秀山、昆仑关、大明山、五象新区建设为龙头,积极建设一批历史文化景点(包括博物馆)、生态文化景点、民族文化景点,以带动文化旅游。
5.音像销售业:以大型音像市场和音像连锁销售为龙头,把南宁发展成为广西乃至西南区域的音像销售集散中心。
6.艺术培训业:以改造市群众艺术馆为龙头,大力发展社会艺术培训,带动人的素质提高,促进小康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7.知识服务业:以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为龙头,以南宁文化信息网为平台,以全市各级图书馆为阵地,逐步开展社会化市场化的知识服务,探索一条知识服务的市场化路子。
8.民间工艺品业:充分挖掘本地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创造更多的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纪念产品,发展“一地一品”工艺品生产。
9.创意产业及数字娱乐产业:大力扶持一批文化创意、策划、中介企业和数字娱乐研发、生产、营运企业,使之逐渐发展成为我市文化建设的新兴产业。
(四)培育和扶持一批文化企业
1.加快国有文化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步伐,健全完善现代新型的企业管理制度,培育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文化经营实体,整合文化资源,建立文化集团企业,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鼓励和支持有市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引进国内外著名的文化企业特别是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产业集团在南宁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