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二)发展目标:
  --围绕国际性、民族性、现代性、艺术性、群众性、可持续发展性,发展以本土特色为根本的民族文化、以开拓创新为理念的商业文化、以绿色环保为基调的生态文化,基本形成南宁的特色文化,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有民族特色、岭南风情的文化景观,有独特历史、个性鲜明的文化内涵,有追求品位、体现艺术的文化环境,有开放创新、吸纳百川的文化意识,有结构合理、运行有效的文化体系的中国文化艺术之城。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南宁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中心的城市地位,提升南宁做为广西文化特别是壮族文化研究中心、展示平台、创新基地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批具有国家水平、体现广西特色的各类文化艺术成果,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平台,发挥广西首府城市面向全区、全国、以及港澳台、东南亚、全世界的文化影响力,逐步建成区域性的国际文化中心。
  --在“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南宁市 “一、五、九、八” 文化发展格局:
  “一”是在市区内沿邕江两岸建设一条沿江文化景观带。
  “五”是在市区内形成五个文化片区,即以会展中心、民歌广场、市人民会堂、民族影城、青秀山景区为核心的东部文化片区,以首府文化艺术中心、广西体育中心、南宁市艺术博物馆、南宁游乐场、南宁观光塔等五象岭景区为核心的南部文化片区,以中心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等相思湖文化景区为核心的西部文化片区,以南宁民族艺术基地、首府文化产业园为核心的北部文化片区,以民族广场、朝阳广场、万达影城、红星影城、南宁剧场、市群众艺术馆为核心的中部文化片区。
  “九”是在全市城乡范围建成九个文化网络,形成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建成布局合理、层次相宜、功能先进的图书馆网络、文化馆站网络、影剧院网络、博物馆网络、文化旅游景区网络、文化广场网络、文化演艺网络、文化信息网络和文化人才管理网络,促进文化公益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八”是培育和发展八个方面的文化产业,即节庆文化业、演出娱乐业、电影放映业、文化旅游业、音像销售业、艺术培训业、知识服务业、民间工艺品业,充分发挥市场配置文化资源的基础作用,培育龙头文化企业集团,壮大主导文化产业群,建设有利于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新机制,增强文化综合实力,为全市国民经济增长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主要任务:
  以把南宁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内涵丰富,魅力无穷”的文化城市为总目标,围绕“挖掘文化内涵、整合文化资源、改革文化体制、规范文化市场、打造文化品牌、造就文化名人、完善文化设施、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名城”的思路开展工作。艺术精品生产卓有成效,不断创作演出优秀的艺术节目;进一步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新建一批现代化、标志性的重要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县区有文化馆、图书馆、乡乡(镇)有文化站和图书室,基本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网络化;进一步加强以“创建文化先进市”为龙头的重点文化工程建设,乡镇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城乡群众文化活动网络逐步形成;进一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文化生态得到保护,民族文化艺术逐步走向世界,重大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形成规模并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进一步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形成繁荣、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文化产业初具规模,经营活动有较大发展,逐步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利用取得新成绩;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在全区、全国文化艺术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优秀作家、艺术家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进一步加强文化法制建设,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起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以及多元化的投入机制,文化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得到较大改善。通过“十一五”的建设,精心打造一批精品力作、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一批地方文化品牌、一批基础文化设施、一批文化对外交流项目、一批文化支柱产业和企业集团、一批文化名单位、一批文化名人,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魅力形象,发展具有时代气息、民族风格、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为构建开放南宁,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