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防汛应急指挥决策系统
开发、完善汛情预警、指挥调度、预案整合等专用系统和汛情数据库,提高南宁市防汛应急指挥协同调度能力。
(6)粮食应急供应指挥系统
开发具有社会经济、粮食储备管理、粮食加工管理、粮食供应管理、粮食检测预警、粮食应急决策等功能的应用软件,配备gis系统。
(7)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系统
继续完善南宁市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信息化系统,建设南宁市动植物防疫检疫信息系统,利用信息化全面实施“放心菜”工程,确保食品的安全。
(8)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电子政务系统,开发安全执法、安全监管、危化品监督、重大危源监督等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具有显著安全效益的灾害预警系统、安全监控系统、抗灾救灾指挥系统等集成系统和专用电子装备和产品。应用无线数字集群网络系统,为安全监控通信指挥服务。完善南宁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网站平台,把网站建设成为安全生产的信息发布、监督管理、信息咨询、网上预审、交流推广的服务平台。逐步构建全市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信息水平和工作效率。
6.社会服务信息化工程
(1)教育信息化
建成南宁教育城域网,实现将市教育局、县区教育局、市教育局直属学校、二层机构、城区、开发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县直属中学以光纤方式接入教育城域网,其他学校和广大中小学师生、家长通过多种方式(宽带专线、社区宽带、adsl、拨号上网、isdn等)接入教育城域网,实现我市区域性教育资源共享、网上信息交流、网上教学和现代远程教育。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为我市所有农村小学教学点配备光盘播放设备和配套教学光盘,所有农村小学建成卫星教学收视点,所有农村乡镇初中配备计算机教室,促进我市进一步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2)文化信息化
完善文化信息网络,实现文化信息资源的数字化。推进优秀文化上网共享工程,开发博物馆资源数据库、文物资源信息展示系统、网上书店等。
(3)医疗卫生信息化
建设完善医疗卫生疾病预防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信息共享与互动,积极探索远程医疗服务,努力提高南宁市医疗服务现代化水平。
(4)社区与家庭信息化
完善住宅小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广住宅和小区智能化管理,开发各类居民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社区数字化管理。开发家庭智能化系统和家庭信息产品,实现家庭信息化。建立完整的数字化社区网络系统,建成联接市、区(县)、街道、社区(居委会)的全市四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支撑体系,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资讯、卫生服务等多方面的服务,以满足社区居民各类生活需求,完善社区信息服务体系。
(5)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
建设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将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与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整合。
(6)市民卡工程
以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信息化管理手段、网络通讯技术及ic卡技术结合南宁市现有的资源,建设先进的城市市民卡工程。采用统一规划、设计、开发的方式,构建功能齐全、安全可靠、简单易用的应用软件系统。
(7)市民邮箱系统
通过电子邮件、电话、传真、短信在内的各种消息通讯方式,为市民提供各种公用事业账单、个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缴付信息、固定话费账单、移动电话账单、信用卡账单、驾驶员违章通知、个人信用提示信息等与市民日常生活相关的信息,将市民的生活、管理、服务融为一体。
六、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2006-2007年)
完善信息化基础建设、促进电子政务系统的整合、建设产业信息化建设试点。
(二)第二阶段(2007-2008年)
建设和推广应用电子政务及公共服务应用系统,全面启动行业信息化建设,普及企业信息化。
(三)第三阶段(2009-2010年)
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扩大信息产业规模,全面完成各项重大信息化工程,达到“数字南宁”和“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要求。
七、保障措施
(一)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加强政府指导,形成集规划、协调、管理、监督和研究于一体的强有力信息化执行机构。成立全市数据资源管理中心、信息化工程咨询服务中心等机构,创建能够充分吸纳各种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的机制,在各级政务部门和重点企业,探索建立信息主管制度。建立专家顾问组,实行决策科学化。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在沟通协调、咨询服务、公证监督、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各方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行业自律机制和中介服务市场。建立信息化建设工程监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