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南宁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一)编制依据
根据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编制要求,信息化是重要的一个专项,是南宁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之一,编制好“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对更好地指导全市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南宁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编制依据文件如下: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
3.《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
南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5.《广西信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四、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现代化建设全局,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设等历史性发展机遇为契机,充分发挥信息化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政府的重要促进作用,按照“建设富裕南宁、文化南宁、生态南宁、平安南宁,构造和谐南宁”的总体目标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力度,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全面推进“数字南宁”建设进程,努力建成“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三)实施原则
1.政府引导,市场推动
发挥政府在信息化建设中的支持和引导作用,确立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运用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杠杆,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拓宽投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2.联合建设,有序竞争
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优势互补,促进企业联合协同,建立良好公平的竞争机制。
3.内外合作,自主创新
要大力倡导技术创新,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力度。加强国际间信息技术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建立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研发成果产业化机制。
4.条块结合,协调发展
部门信息化、地区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要密切结合,统一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5.点面结合,以点带面
有重点地选择突破口,从试点工程做起,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6、以法治业,加强管理
加快制定和完善地方信息化法规和政策性措施,加强信息化的建设规范和标准建设。
三、南宁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目标
(一)“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发展总体目标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推动现代化为战略,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完善城市信息化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经济运行效率和人民生活质量。到2010年,南宁市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体系,城市信息化达到全国先进水平,符合国际化要求,基本建成中国-东盟区域性信息中心城市。
(二)“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发展具体目标
政府机关行政管理90%以上实现电子化、网络化,政府公共服务上网率达到45%以上。其中网上行政许可达到90%以上,网上行政审批率达到90%以上,政府网上采购率达到90%以上。宽带骨干网人口覆盖率在市区达到100%,县城大于80%;城市宽带接入的家庭普及率达到60%以上。有线电视网家庭覆盖率达到95%以上,电视及广播的传播与应用实现数字化。城市计算机的普及率达到每百户80台以上,农村计算机的普及率达到每百户15台以上;城市电话普及率达到90%以上,农村电话入户普及率达到50%以上;市民宽带入户率达到80%以上,农民宽带入户率达到20%以上。建立完善的商务服务平台及安全服务体系和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支撑体系,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电子商务、金融信息化的中心,企业普遍应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技术。建成全市统一的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及其服务体系,70%以上的社区建立社区服务网站,拥有智能系统的小区达到70%。市民信息消费达到消费总额的30%。推进传统介质存贮数字化工作,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传统介质存贮数字化率达到90%以上。强化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产业地位,成为广西信息产业基地,实现软件业、电子制造业、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40亿元,信息产业(含电信服务业)总销售收入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