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南宁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九月二十六日
南宁市“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南宁市信息化建设与发展基本情况及面临的形势
(一)“十五”期间信息化回顾
1.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
(1)信息基础网络基本建成
全市建成了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广播电视及分组交换、数字数据、多媒体综合通信为主体,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现代化通信网络。2005年南宁市市区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177.19万门,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为245.96万门;市区固定电话用户数为104.51万户,全市固定电话用户数为148.43万户;市区互联网用户数为64.64万户,全市互联网用户数为73.29万户;市区移动电话用户数为151.49万户,全市移动电话用户数为217.42万户;全市信息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比例为4.59%。
“十五”期间,城市每百户家庭计算机拥有量达47台,比“九五”期末增长154%;每万人互联网用户数达2589户,比2000年增长248%;城市信息化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名第十八位。
(2)电子政务建设成效显著
在“十五”期间,南宁市基本建成了政务网络平台、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政务信息发布系统、领导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政务资源库与应用、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呼叫中心、中国-东盟博览会客服中心、市长热线等一批电子政务项目。政府门户网站共建有全市十二县区、市属各委、办、局二级网站82个,实现一站式网上为民服务,成为市民了解政务信息、办理有关事项的网上窗口。根据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于2003年公布的政府网站排名结果,南宁政府门户网站排名进入前50名,在36个重点城市政府网站中,名列转向型城市政府网站第1位。在2005年全国333个地市级政府网站绩效评比中排名第77位,较2004年上升了128位。
(3)信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2005年南宁市全年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1.5亿元。南宁市现有软件企业300多家,通过软件企业认定的有55家,共登记软件产品146个,从业人员7000多人,其中南宁软件园企业技工贸总收入7亿元,从事软件产品开发企业数224家,通过认定软件企业认定的有39家,认定软件产品75个,从业人员5000多人。
(4)信息技术不断深入应用
中国-东盟博览会数字化综合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利用三维虚拟展示技术、gis技术、信息挖掘技术、移动数字通讯技术、网络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发实现宾馆信息服务与管理、志愿者信息服务与管理、基于移动终端的展会事务信息管理等系统功能,真正实现网络宣传、网络服务、网络互动、网络管理、网络会展等。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完成部分基础数据库,开始在城市规划、市政建设、房地产管理、环境保护、园林绿化、气象预报、治安管理等方面得到应用和深入开发。以电子化为基础的申报、征收、代理、稽查相结合的税务管理和服务监控体系建成。全市大部分商业银行银行卡信息交换网络逐步完善,实现联网,并和部分大商场实现直联。公共服务信息化不断完善,水、电、气实现数字智能化管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视会议、网络电话、网上交易、网络视频点播得到初步应用。
(5)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变管理和运行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全市企业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应用不断深入。工业企业erp、cad、cam的普及率和效益率得到提高。建筑企业计算机辅助设计普遍推广。社区智能化管理和楼宇智能化管理技术得到普遍应用。
(6)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数字证书认证和密钥管理系统、支付网关、网上交易平台、物流配送等系统投入使用。银行征信系统已正式启动。众品网、广西房地产信息网、南宁时空网、新桂网、中国食糖网、南宁市政府采购网、南宁旅游信息网等行业电子商务不断完善。
(7)信息资源开发格局初步形成
政府信息资源、公众信息资源、市场信息资源不断开发利用,形成以项目带应用、以应用带资源建设的良性循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业数据库项目等一批重大资源开发项目建成。
(8)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技术取得创新突破
南宁市在全国率先建成了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实现公安(交警、消防)、急救、防洪、护林防火、防震、公共事业等政府部门纳入统一指挥调度系统。对特殊、突发、应急和重要事件能做出有序、快速而高效的反应,系统集接警及事件报警、紧急调度、紧急状态管理、无线调度通讯、交通监控、卫星现场图像实时传送、数据库查询、车辆自动定位、紧急无线移动车载通信、事件状态显示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城市应急联动系统技术的创新突破。
(9)政府公共信息服务呼叫中心为市民提供高效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