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学院有效地搭建起农林职业教育产学结合平台,构建了背靠行业、校企结合的办学机制。学院充分利用自身在农林牧产业及其有关行业企业的影响力,与上海鲜花港、光明乳业、上海农展集团等114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其中与83家签订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协议、30家挂牌为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生产性、真实性的实习基地和实习场所,为学院培养“双师型”教师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积极推进技师学院工作,认真总结动物医学和旅游管理两个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进行情况,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扩大试点专业范围。实施的专业模块数由2006年的3个增加到了现在的5个。
4、有计划地组织教学改革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学院高职教育研究所针对学院的实际情况,每年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指南,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校内课题立项24个,投入经费31万元,其中科研课题8项,教研课题16项。全院各种校外课题立项16个,获资助经费55.9万元,其中市农委课题2项,市教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1个,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基金课题11个,“上海市晨光计划”项目1个,市职教协会课题1项。市教委优青课题结题7个,学院课题结题4个。3项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顺利通过结题验收,验收委员会对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这些课题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
学院有多项教学成果获奖。《高职院校“融合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课题获2009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三等奖;《“工作任务作驱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动物外产科>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获第三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主持的市农委科技兴农攻关项目《百子莲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创新》课题的阶段性成果(新品种)3万株百子莲目前已被用于世博会室外场景布置,实现了科研成果转化;还有2项专利正在申请受理之中;在第七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学院的平面压花作品《腾龙》和《满格》分获金奖和银奖,显现出学院的科研实力。另有四位教师的教学成果分别获得三等奖;园艺园林系辛雅芬老师获2009年上海市教学名师提名奖;顾剑新老师被评为2009年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师资结构。通过公开招聘和选拔的方式录用25名人员。开展了2009年度11位青年教师“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的申报工作,及2006年度9位青年教师“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结题和学院自查工作。有25位教师进行了高校职称的材料申报。组织学院专业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学习和考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进一步落实教师参加企业顶岗实践制度。组织和完成了教职工各类培训和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活动,共计70多人次。组织教师参加教育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培训基地的“双师素质”培训,鼓励教师获取各种专业技能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