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扶持原则
(一)坚持建设产业大县,提升比较优势原则。进一步加大资源优化配置力度,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向重点产区集中,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加快提升产业集中度及区位优势,推进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
(二)坚持政策引导,实行以奖代补原则。认真落实“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年”活动要求,进一步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支农资金管理,创新支农资金使用方式,加强部门协作,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力量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能。充分发挥政策引导和项目带动的作用,积极扶持特色优势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和公益性支撑体系,不断创新和完善以奖代补等激励发展措施,引导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发展现代农业。
(三)坚持机制创新,推进产业化经营原则。大力创新发展机制和模式,鼓励和支持产业链条各环节相互链接和协调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活化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产、加、销经营一体化,延伸和强化产业链条,建立完善的利益联接机制。
(四)坚持市场开拓,实行市场化促动原则。加强特色优势农产品市场及其质量信息体系建设,大力培育市场流通主体,加大农产品宣传、营销和推介力度,强化质量检验检测措施和市场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五)坚持科技创新,转变增长方式原则。努力提升产业的科技转化能力,通过提高良种覆盖率、推广应用新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增强农产品质量监控和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生产上规模、产品上档次、服务上水平、效益上台阶。
(六)坚持强化公共服务,扶持基础服务体系建设原则。加大市场服务体系、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绿色通道建设、投融资环境改善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和经营环境。
三、扶持的产业环节和方式
(一)枸杞产业
坚持提质增效和扩大规模并举的发展方针,实施枸杞“南移北扩”工程。2007年和2010年,种植面积分别达到50万亩和60万亩。
重点发展区域:中宁、原州、同心、惠农、红寺堡为主的“一体两翼”枸杞产业带。
2007年扶持的重点环节及标准:
1、新增枸杞基地6万亩,其中:实施枸杞南移北扩工程5.3万亩,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每亩补助50元,自治区每亩补助80元;老灌区枸杞基地建设0.7万亩,按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每亩补助50元。
2、推广枸杞果色谱分级设备10套,每套补助3万元。
3、新建日光节能烘干室1000座,每座100平方米以上,每座补助300元。
(二)清真牛羊肉产业
大力发展规范化规模舍饲养殖,全面提高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和安全水平。2007年和2010年,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155万只和1500万只,肉牛饲养量分别达到141万头和200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