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工业发展道路。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各项工作与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提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工业发展的有效性和贡献率。
(一)实施品牌战略,在壮大优势产业中发挥促进作用培育知名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是提升地方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区域要素聚集能力的主要措施。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中,实施品牌战略至关重要。要围绕全省10大优势产业、50个产业集群和大型骨干企业,制定品牌发展规划,积极培育名牌产品、免检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2006年力争有中联重科等6-8个企业的产品争创中国名牌,有15个企业的产品争创国家免检,有4个地方特色产品争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帮助100余家中小企业争创湖南名牌,尽快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品牌集群;鼓励各市州、县开展以“名牌强市”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兴市活动,紧密结合本地产业集群的培育,突出优势产品,发展品牌经济;营造培育名牌、扶植名牌、宣传名牌的氛围,引导地方经济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二)实施标准化战略,在提高企业竞争力中发挥保障作用
标准是国际贸易中的“双刃剑”,技术标准已成为发展国内外贸易、保护民族产业、规范市场秩序的首要技术手段,谁先在标准上占有优势,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标准化战略实施过程中,主要是要加强我省装备制造业、有色冶炼及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的标准化工作,鼓励核心企业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的起草制定,主动争取承担标准化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做好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抓好节能、节材、节水、节地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废旧产品综合利用、环境管理、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等领域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围绕高新技术,引导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制定为国家标准并积极推向国际,增强技术优势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快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步伐,把食品、能源、装备制造业等作为采标的重点领域;完善国际标准跟踪和技术贸易壁垒通报制度,帮助企业掌握国际市场标准动态,增加产品出口的应对能力。
(三)严格市场准入,在优化产业结构中发挥调控作用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抑制产能过剩,限制落后工艺和设备,是国家产业政策的基本要求,严格市场准入对贯彻实施国家产业政策有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要注意国家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政策的结合,掌握行业经济发展方向,推动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利用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等强制性行政手段,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生产,对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发展的热轧钢筋、电线电缆、水泥、农药、白酒等产品严格控制生产许可证的发放;整治和规范食品生产小企业和小作坊,加大对无证产品的查处力度,确保产业结构优化和产品结构调整工作落到实处。
(四)夯实基础工作,在提升企业整体素质中发挥服务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