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坚持按现代化大城市要求规划和建设城市,扩大建成区面积。加强区划管理,加快城市发展,力争尽快将苍梧县城纳入中心城区规划和建设。以三龙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梧州火车站和三龙片主干道路,搭建新城区框架。对功能区、标志性建筑进行高起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建设,将三龙新区打造成为体现现代都市风貌新城区。以西江四桥、八宝塘旅游度假区为依托,加快高旺片区开发。加快推进长洲岛、钱鉴、莲花山及梧信公路沿线等片区的外围组团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加快梧州工业园区、龙圩、塘源、塘步等工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在增强产业承载力的同时扩大城区面积。继续实施旧城改造,优化人居环境。河东片区按照骑楼城建设规划,以核心保护区、风貌重点建设区、风貌协调区三个层次进行改造,同时对小街小巷的道路、排水(污)、路灯和综合管线进行整治,搞好绿化,完善商贸、旅游功能。加强河西片区路网改造和环境整治,加快标志性工程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将河西区建设成为新的中心市区。“十一五”期间,建设和改造城市道路30公里,到2010年,城市路网密度每平方公里达到6公里,建成小区住宅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
  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继续加快城市道路、港口码头、口岸、桥梁、给排水、供气、供电、邮电通信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及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社区服务、公共交通、市场等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搞好城市生态、环境、园林绿化的建设和管理。加快发展工业以及商贸、物流、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

第十六章 加快县城和小城镇发展


  坚持科学规划,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能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充分发挥小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大量吸纳农村人口的作用。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承接城市转移的配套工业,引导企业向县城和小城镇集聚。加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服务体系。在城市、县城和小城镇规划建设新区,鼓励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定居创业。加快破除城乡分割的体制障碍,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登记制度,逐步将现行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扩大至进城务工和定居的外来人口,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和自由流动。
  加强县城建设和管理,把三县一市的城区建设成为功能较齐全、设施较完善、具有一定辐射能力和带动作用的县域经济文化中心。岑溪市要依托良好的城市发展基础、交通枢纽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大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力度,加快产业发展,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壮大城市规模。到2010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达到23万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5%。在力争尽快将苍梧县城纳入中心城区规划和建设的同时,苍梧县城要充分发挥紧靠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的优势,依托洛湛铁路和广梧、南梧、桂梧高速公路以及长洲水利枢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龙圩工业基地建设,扩大城区规模,加快培育市场和现代物流业,把县城建设成为梧州市的物流中心和新兴工业基地。到2010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3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藤县要依托长洲水利枢纽、新港码头、塘步工业基地,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库区经济、港口经济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藤苍一级公路和潭太二级公路建设,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河东新区和潭东新区。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3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8%。蒙山县要依托桂林旅游圈和良好的自然条件,发挥旅游和绿色产业优势,加大旅游景点的包装建设力度,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培育和壮大资源型工业,继续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区规模。到2010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5万人,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8%。
  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依托交通干线和枢纽地位,加快发展主要公路沿线城镇,发展小集镇,形成梧州南部、西部、北部、西北部四个城镇带。沿南梧高速公路和洛湛铁路形成以大坡、新地、岑城、马路、南渡等小城镇密集分布的南部城镇发展轴,沿西江、南梧二级公路和国道321线形成以藤州、濛江、太平、蒙山等城镇密集的西部城镇发展轴,沿洛湛铁路和梧信二级公路形成以旺甫、石桥、沙头等城镇密集的北部城镇发展轴,沿桂江和桂梧高速公路形成以夏郢、倒水、京南、狮寨等城镇密集的西北部城镇发展轴。

第六篇 壮大旅游商贸,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在改造提升商贸、交通运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物流、房地产、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2010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38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1%。

第十七章 加快发展旅游业


  按照“整合资源、培育品牌、打造精品”的总体要求,以商贸、历史、文化、宗教为特色,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精品线路,加强跨区域旅游协作,把我市建成能够接受两广、港澳及周边地区辐射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中心。2010年,全市接待游客460万人次,“十一五”年均增长15%,旅游总收入达到22亿元,年均增长20%。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快旅游景区景点和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治安、医疗、环保等服务体系,完善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软硬环境,大力开发有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进一步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十一五”期间,建成四恩寺、龙母文化公园、西江明珠广场等景点,完善白云山、珠山旅游风景区建设;加强体育训练基地、圣文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开发八宝塘旅游项目,形成南岸旅游风景区;加快玫瑰湖、长洲水利枢纽库区、石庙山、小娘山等景区和“东方狮王”、吉太漂流、李济深故居、太平天国封王建制遗址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建设太平狮山和飞龙湖国家级森林公园。
  整合旅游资源,培育旅游精品线路。以精品线路为纽带,培育形成白云山、四恩寺、龙母文化公园、中山公园、珠山、鸳鸯江和玫瑰湖、长洲水利枢纽库区、八宝塘、黑叶猴人工繁殖中心、鸳江丽港、骑楼博物城、历史文化长廊以及宝石城、基督教堂、舜帝陵旧址等多条市区旅游精品线路。精心规划好市区通往各县(市)的旅游线路。
  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旅游合作。共同打造区域性黄金旅游线路,培育“孙中山北伐足迹之旅”和穿州过省自驾车之旅精品线路。构筑旅游客源市场和信息合作平台,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共促、产品共推、携手共进”,实现泛珠三角经济区无障碍旅游。加强旅游品牌、精品线路的宣传、推介和促销,努力拓展港澳台地区和境外旅游市场。

第十八章 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业


  利用我市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加快建设物流园区,建立健全物流市场,积极培育物流企业,大力发展专业批发市场,加快建设各类消费品市场,把我市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依托高速公路、铁路站场、港口码头建设综合性现代物流园区,依托工业园区及各工业集中基地建设一批为园区产业服务的物流配送中心。积极发展仓储业,更新改造梧州港区仓储设施,加快梧州货物配载中心建设。积极发展邮政物流,完善邮政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同舟、竹湾等农副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提高农副产品的流通水平。鼓励和支持国内外物流企业到我市开展物流业务和建设物流设施。加快汽车、建材、服装、家具、日用小商品、宝石等各类专业市场建设。完善鸳江丽港、骑楼城等商业网点,加快福兴时代广场、万秀购物城、香城商贸城、星朗名都、宝石大厦等城市商贸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商业网点建设,发展小城镇农贸市场,建设农资物流配送体系,逐步建立农资商品连锁经营网络。大力发展超市、便民店、连锁店、专卖店,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提高城市流通现代化水平,促进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第十九章 调整优化服务业结构


  以发展居民住宅为重点,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逐步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培育房屋租赁市场,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和物业管理。加快发展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行业。大力改善金融环境,扩大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领域和信贷规模,发展保险、证券、信托和信用担保机构,建立完善金融市场体系。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餐饮、家政服务、零售商业等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咨询、租赁、培训、会计、审计、法律、资产评估、社会公证、经纪与代理等服务业。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准入制度,营利性公用服务单位要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扶持发展竞争力较强的服务企业集团。

第二十章 积极推进信息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