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但我们也面临着许多矛盾和困难。当前全国已处于工业化中级加速阶段,而我市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经济总量仍然不大,增长方式粗放,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人均财政收入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农业基础薄弱,解决“三农”问题任务艰巨;工业发展后劲不足,创新能力不强;旅游、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产业结构层次低;城区拓展不快,城镇化进程较慢;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够快,公共和公益设施还不够完善。我市要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抓住发展机遇,认真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困难,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十一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尤为关键。我市作为后发展地区,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必须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立足科学发展,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以更扎实的工作、更有效的措施,推动经济社会再提速发展。

第二篇 “十一五”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在拉大。因此,“十一五”时期我市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加速增加经济总量,增强财政实力,提高人均水平,努力缩小与全国、全区的差距,力争经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

第四章 “十一五”总体要求


  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更快更好发展为主题,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为重点,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手段,东靠西联,借助外力、激活内力,实现经济社会再提速发展。
  按照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以“富裕广西、文化广西、生态广西、平安广西”为中心内容的“和谐广西”建设的决策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开放带动和项目带动两大战略,突出抓好四个战略重点:
  突出抓好以更快更好发展为主题的经济总量的增加。在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增加经济总量。优化产业项目布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工业,稳定发展农业,加快发展物流、旅游等产业,提高县域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
  突出抓好以招商引资为核心的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必须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消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性障碍,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增强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提高参与国内外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水平。
  突出抓好以城镇和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大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空间,构建大城市框架。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走城市、县城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完善交通设施,推进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后劲。
  突出抓好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构建。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注重社会公平,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保持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第五章 “十一五”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致力于把梧州建设成为区域性的交通枢纽、加工制造中心、物流和商贸旅游中心,使梧州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更加突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文明开放程度更加提高、人居环境更加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的基础上,实现国民经济较大幅度增长,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1.4番,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逐步降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显著成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明显增多,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达到更高水平;城市建成区明显扩大,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区域性的加工制造中心和物流商贸旅游中心初步形成;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基本确立;教育、文化、卫生和生态环境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十一五”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总量。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1650美元以上。
  经济结构。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5∶54∶31;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7%,进入工业化中级阶段;城镇化率为41%。
  投资总额。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600亿元左右,比“十五”增长1.24倍,每年投资超过100亿元。
  财政收入。2010年,财政收入4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5%,人均财政收入1200元以上。
  开放型经济。2010年,外贸出口总额5亿美元,年均增长15%。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4亿美元,比“十五”增长85%。
  社会消费。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亿元,年均增长12%。
  县域经济。“十一五”期间,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2010年,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
  公共服务。2010年,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1.96张,每千人口执业医师(助理级以上)1.52人;全面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毛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7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2%;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73%,农村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7%,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85%,城镇失业保险覆盖率85%,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0%。
  可持续发展。201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逐步降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率达到7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森林覆盖率保持72%以上;总人口控制在328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人民生活。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00元,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3835元,年均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达到2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30平方米;五年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分别达到6.75万人和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年均上涨幅度控制在3%左右。

第六章 2020年远景目标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再提速发展,我市经济实力已与全区平均水平相当,将为经济后十年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左右,后十年年均增长8.8%,比2000年翻3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工农差别、城乡差别逐步缩小,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我市成为广西东部经济实力强、商贸流通繁荣、交通运输发达的中心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期实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