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梧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梧政发[2006]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
  《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市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实施。

二○○六年三月十六日

梧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006年1月24日梧州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序 言

  本世纪头二十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今后十五年将是我市继续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经济崛起,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实现由总体小康向富裕文明跨越的重要阶段,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制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至2010年),对于引导和动员全市人民继续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团结拼搏的作风和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再提速发展,进而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本纲要根据《中共梧州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是我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篇 “十五”回顾与“十一五”发展环境

  实事求是地总结我市“十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基本经验,全面分析“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正确认识发展的条件和形势,是制定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依据和前提。

第一章 “十五”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市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是我市经济实现提速发展的五年。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改革开放,实施开放带动和项目带动两大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成功战胜了非典疫情和百年一遇特大洪灾等严重自然灾害,克服了受禽流感影响的困难,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预计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3亿元,比“十五”计划目标增加31.3亿元,比2000年增加104.2亿元,“十五”年均增长11.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2005年财政收入20.25亿元,比“十五”计划增加3.25亿元,比2000年翻一番,“十五”年均增长15.6%。“十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的增幅均高于前几个五年计划的增幅。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一、二、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32.9∶30.3∶36.8转变为“十五”期末的22.8∶43.5∶33.7。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26.2%提高到“十五”期末的36%,工业化率由0.8提高到1.59,进入工业化初级阶段。城镇化率由30.1%提高到32.1%。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畜牧水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3.8%提高到2005年的42.2%。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商贸、旅游等服务业有了新的发展,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预计“十五”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6亿元,比“十五”计划增加116亿元,比“九五”累计增加159亿元,是“九五”的2.5倍。“十五”提出的重大工程已全面实现预期目标,全市人民盼望多年的长洲水利枢纽、洛湛铁路、南梧高速公路、桂梧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河东防洪堤和桂梧高速公路苍郁段已经建成。一批高等级公路、水利、电力和通信项目建成投入使用。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外向型经济取得新进展。“十五”期间预计实际利用外资4.07亿美元,是“九五”的1.9倍;预计2005年利用市外境内资金达到56.8亿元,创引进外来资金历史最好水平;2005年外贸出口总额2.46亿美元,比“十五”计划翻一番,是2000年的3.2倍。
  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其他各项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集体企业改革逐步深入,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其他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规范了行政审批,依法行政的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建设“三年大变”目标基本实现,城市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2003年我市提出了城市建设“三年大变”的目标。经过近三年的努力,改造或建设街道立面以及商贸、公共场所等设施140多万平方米,新建或改建城市道路28公里,新建排水渠25公里,新安装各种路灯6万多盏,较好地解决了市区“路不平、灯不亮、渠不通”的问题;特别是河西、河东防洪堤的建成,结束了市区年年被水淹的历史;拓宽改造后的西堤路,成为城市交通的主干道和休闲观光的新景点;新建成的鸳江丽港,成为梧州别具特色、规模宏大的旅游购物中心;改造后的骑楼城,成为梧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年大变”的目标基本实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全面推进。科技创新成效明显。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有效保障了学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形成,抗击“非典”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低生育水平基本稳定。生态项目加快建设,重点污染源治理取得新成效,地质灾害整治取得阶段成果,城乡生态和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2005年,预计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10元,“十五”年均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18元,年均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5.5亿元,年均增长11.8%;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成绩显著。城乡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我市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城市”。军政军民关系融洽,我市再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建设平安梧州活动全面开展,全市经济社会保持稳定。

第二章 “十五”基本经验


  “十五”计划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总结了五条基本经验:一是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氛围。二是有清晰的发展思路,就是坚持开放带动和项目带动两大战略,以三百项目大会战为方式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以投资环境建设为核心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三是有突出的工作重点,就是工业注重盘活存量、做大总量以及五大支柱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农业注重五大措施的实施,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县域经济注重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经济优势;城市建设注重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城市品位的提升。四是有得力的工作措施,就是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广泛动员,强化责任,严格奖惩,依法行政。五是有一支思想解放,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干部队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工作以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凭实绩用干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这些基本经验,对加快“十一五”发展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三章 “十一五”发展环境


  “十一五”时期,我市面临的仍将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的发展环境。展望未来,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经济已进入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阶段,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扎实推进,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全面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及每年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都给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外部环境总的来说对我市的发展十分有利。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提速发展时期,随着“十五”投入的一批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我市毗邻粤港澳地区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招商引资软硬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十五”改制和新办的工业企业逐步产生效益,一批骨干企业已具备做大做强的条件,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政治环境稳定,全市上下要求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我市具备了更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