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宣传发动。宣传、新闻媒体单位做好灭鼠防病知识和科学灭鼠的宣传工作。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提高人们对鼠害的认识,并知道如何灭鼠,人人参与灭鼠工作。
(三) 技术支持。爱卫办负责灭鼠工作的组织协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灭鼠工作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四) 长效管理。在制定灭鼠工作方案时,要同时考虑灭鼠的巩固工作,坚持“环境治理,防灭并重,综合防治”的原则;坚持制度化、专业化管理的原则;坚持鼠情调查和监测制度,做好长期巩固工作。
附件3:
辽宁省城镇灭蚊工作指导原则
蚊虫不仅骚扰人们的工作、学习和休息,更为严重的是能传播登革热、疟疾、乙型脑炎、丝虫病等多种传染病。为预防控制蚊媒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为指导各地科学灭蚊,根据辽宁省政府颁布的《
辽宁省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办法》要求,制定《辽宁省城镇灭蚊工作指导原则》。
一、本底调查
(一)蚊种类及密度监测
1、监测时间:在蚊类高发的6-9月进行监测,每月1次,全年共监测4次。
2、监测地点:在城区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各抽查一定数量的居民、医院和一般单位的室外成虫监测点,抽查大中水体监测蚊幼。
3、监测方法
蚊幼监测采用勺捕法:调查时用规定的装有长柄的500毫升水勺,在离岸1米内,随机在水面采取水样,记录勺中幼虫和蛹数,计算密度(单位为 蚊幼/勺)。
室外采用灯诱法:每个点布放诱蚊灯2台,于日落后开灯至22时结束,次日记录蚊种类和数量,计算蚊密度(单位为只/灯/小时),根据连续监测数据,绘制城区各蚊种的季节消涨曲线。
4、监测数据的管理:建立城区蚊类监测档案,每年汇总分析全年监测资料,并存档备查。
(二) 蚊虫孳生环境调查。一切积水都可能成为蚊的孳生场所,在开展灭蚊工作前,首先对本地区各类型水体蚊虫孳生情况进行调查。
1、大、中型水体:对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的污水沟、污水塘、废水塘、湖泊、建筑工地以及其他洼地积水进行全面调查,掌握这些大、中型水体蚊虫孳生情况(孳生面积和幼虫密度)。
2、各类型小积水:对单位、住宅区室内、外各类型小积水孳生环境进行地毯式、立体式调查,例如:各种盆罐容器积水、居室水生植物如水养殖万年青、富贵竹等、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荷花盆、莲盆、储水池(缸)、废旧轮胎、酿造工厂的瓶罐容器、地下泵房、消防池、冰箱底的冷却水接盆、公园和丛林中的竹穴、树穴、废弃花盆等等,都应详细调查,掌握蚊虫孳生情况。
3、下水道系统:对当地建成区的下水道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掌握各类型下水道如暗渠、明渠、半明渠的数量以及下水道去水井、沉沙井数量及蚊虫孳生情况。
4、地下电缆沟和建筑物反梁、天台积水:对供电、通讯、电视、煤气、自来水等公共设施的地下管道(井)和建筑物反梁、天台进行调查,掌握数量及积水孳生蚊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