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网络建设,实施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组织开展以社区卫生机构为依托的综合防治工作。
(5)建立健全满足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需要的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
(6)加大疾病防治经费的投入,保障疾病预防控制措施落实。
(7)进一步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继续维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积极推动预防接种门诊的建设。
3、工作指标
(1)疾控工作规范化建设
制定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规范化工作标准,建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管理和机构绩效评估体系,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质量和效率,实现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化管理。
(2)传染病防治
艾滋病防治:到2010年把我省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控制在1万人以内。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城市居民知晓率达到85%,农村居民达到75%,有效干预措施覆盖95%以上娱乐场所,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扩大免费抗病毒治疗的覆盖面,符合治疗标准的艾滋病病人100%接受抗病毒治疗。
结核病防治:到2010年,全省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和肺结核死亡率在1990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50%,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l00%,新涂阳病人发现率70%,涂阳病人治愈率85%及以上。
鼠疫防治:加强区域性联防,做好主要宿主和媒介的监测工作,防止疫情的传入。
霍乱防治:扩大霍乱监测和控制范围,控制霍乱的暴发流行。
流感和人禽流感防治:开展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提高预测预报流感流行趋势的能力,做好对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到2007年,全省发病率控制在10.0/10万以下;至2010年,全省流行性出血热年均发病率控制在5.0/10万以下,病死率控制在1.0%。
病毒性肝炎防治:到2010年,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下降至7%,以省为单位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控制在1%以下;杜绝输血后病毒性肝炎的发生;无大型甲肝、戊肝暴发疫情出现。
病媒生物控制:加大病媒生物监测力度,控制病媒生物传染疾病。以市为单位的监测工作覆盖率达到100%,有效控制乙型脑炎的流行,将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区鼠密度控制在5%以下。
提高对暴发疫情、新发传染病及不明原因疾病发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建立移动检测系统,制订不同专业的应急细则,强化应急培训和演习,加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加强麻风病防治机构建设,巩固麻风病防治成果,有效控制麻风病例发生。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