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推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市环境保护局要抓紧制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规划。要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加大科技投入,强化监管力度。严格控制污染废物排放总量,加大对市内空气中二氧化硫的监测力度,使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持在环境标准允许的范围内,使生态环境质量、人居环境质量和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达到国家规定要求。要坚持产业结构与区域环境容量相适应的原则,保护我市优良的生态环境。加强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环境整治,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实施蓝天碧水和绿化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优化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到2010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7.4%和15.6%,各县(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的天数平均达到80%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以上,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各县(区)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到2012年,生态与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牵头单位:市环境保护局,配合单位: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质监局、市建委)
(十三)切实加强质量平安建设。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快建设全市质量安全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政府部门电子政务、质量状况权威发布、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建立健全以企业电子质量档案为核心的质量监管动态数据库,有效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监测、预警分析评估,构建全方位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加大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专项整治,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人身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无证生产经营和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商)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制度,建立健全疫情疫病监控体系,防止动植物疫情疫病、有毒有害物质和不合格商品传入传出。建立进出口商品质量信息库和国外技术贸易性措施数据库,加大对进出口商品的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进出口商品逃漏检行为,有效保障全市经济安全。(牵头单位:市质监局,配合单位:市建委、市安监局、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市交通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水务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环境保护局)
二、实施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