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立和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
1.抓紧建立和完善宏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2009年要启动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研究、测评、应用和发布工作,从2010年开始逐步开展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的研究、测评、应用和发布工作,把以质量竞争力指数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和评价考核体系。(牵头单位:市质监局、市统计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政府目标办)
2.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加强对区域、行业总体质量状况的分析,县级质监部门每季度要向县政府报告一次质量状况,市质监局每半年要向市政府报告一次质量状况。(牵头单位:市质监局,配合单位:市统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中小企业服务局)
3.加快建立完善全市统一、科学、权威、高效的质量状况信息发布制度。市质监和统计部门要定期向社会发布质量竞争力指数,市环保部门要定期发布全市环境质量状况,市质监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发布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状况。(牵头单位:市质监局、市建委、市环境保护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卫生局,配合单位:市统计局、市中小企业服务局)
(五)加快推进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
1.加快推进省级质检站、计量测试站和市质检中心建设。围绕我市主导产业、重点产品、优势产业和产业集聚区的发展需要,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达到省级先进水平的省级质检站和计量测试站,到2012年,力争规划建设1-2个省级质检站和计量测试站。对规划新建的省级质检站和计量测试站,市财政部门要根据投资规模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所在地政府要在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编制部门要增加省级质检站和计量测试站编制用于引进高层次、高技术专业人才。(牵头单位:市质监局,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人事局、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编办、各有关县(区)政府)
2.加强市级质检中心和县级技术机构民生计量、食品等常规检验和快速检测项目建设。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重点支持进驻产业集聚区的技术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提升服务全市项目带动、工业强市、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技术保障能力。到2009年年底,100%的县(区)技术检验机构要建立和完善民生计量、食品等常规检验、检测实验室。到2010年年底,市、县两级质检网络基本满足全市产品、商品质量检验的需要。(牵头单位:市质监局,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和各县(区)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