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2008年全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要点》的通知

  (六)加快推动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要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提出的对纳入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的家用电器、人造板、电线电缆、农资、燃气用具、劳动防护用品、电热毯、食品、化妆品等9类69种重点产品实施电子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加快建立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和产品质量监管网络,加强重点产品的监管,完善产品标识制度和查验制度。各级质检、商务、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产品使用电子监管码的监管,按照各自职能和依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认证认可条例及特别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对实施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的产品和生产、经营企业进行监督管理,有违法行为的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七)加强进出口商品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电子口岸建设,依法严厉打击逃漏检行为,加强对进口食品、农产品的查验,提高病虫害和有害有毒物质的检出率。对出口食品运输包装统一加贴检验检疫标志,做到出口食品货证相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严防有问题的商品进出境,特别要严防有毒有害物质和疫病进入我省。推行出口食品“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严格实施疫情疫病、农兽药残留监控制度。有条件的市、县(市、区)要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建设,从农业化学投入品管理和使用、种养殖基地标准化建设、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等方面加强管理,形成区域化的出口产品安全生产加工体系。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加机电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在出口产品中的比重。

  (八)加快标准体系建设。质监部门要会同农业、卫生、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围绕提升与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及时跟踪和掌握国外先进标准,以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为重点,着力抓好食品卫生、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形成科学、统一、规范的的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搭建全省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完善标准制(修)订快速反应机制,涉及健康和安全的主要指标要符合国际标准。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控制。引导企业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制订具有竞争力、高于现行国家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