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体制机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以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全面理顺了18个区县园林绿化管理体制,在全国率先形成了绿化资源城乡统筹的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乡镇、街道设立绿化委员会和基层林业站改革工作,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绿化工作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高效推进扩大内需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审批,进一步完善了重大项目统筹协调、联审联批机制,对63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取消行政审批2项,下放区县审批8项,缩短了审批流程和办理时间,提高了服务水平和行政效能。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围绕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建立山区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林木采伐育林基金征收为零、强化公共财政和金融支撑、推进林业碳汇发展等政策措施,出台了《北京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方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会议,全面启动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怀柔、房山、昌平、通州四个区召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全市22个试点乡镇的林改工作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了山区生态林管护机制,结合推进林权改革,按照“均股不分山、均利不分林”和“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原则,制定了《关于建立山区公益林生态效益促进发展机制的意见》,提出了山区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
(四)科技服务与交流合作成效明显。以召开全市园林绿化科技大会为契机,加大对湿地恢复、森林健康经营、林业碳汇技术和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等重大基础性课题的研究试验,组织实施国家、市级科技项目30项,制定完善22项园林绿化地方标准,推广应用科技成果27项。大力加强节约型园林建设,全市建成具备中水浇灌条件的绿地1200公顷,推广节水灌溉设施绿地面积达到300多公顷,雨洪利用9万立方米;建成西城、朝阳、丰台、顺义4个园林绿化废弃物集中处理基地。加大科普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了第十二届生物多样性科普宣传月活动,成功举办了“北京园林绿化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推介会暨专题报告会”,近60万人次参加了各种活动。开展了“首届林果乡土专家进城交友行动”,全年共培训林农、果农、花农、蜂农等10万人次。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中韩、中日、中德等国际合作项目稳步推进。高水平完成济南“园博会”北京园建设和日本滨松国际立体花坛博览会的参展任务,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并获得两项大奖。进一步完善网格化管理系统内部功能,促进了信息管理新模式的普及应用。
(五)市属国有林场和苗圃基础建设全面加强。各场圃紧紧围绕“生态优先、场园一体”的思路,积极参与全市京津风沙源治理、绿色通道、绿化隔离地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在森林经营抚育、绿色景观提升、先进技术研发、科普教育示范和生态文化普及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通过实施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工程,使林场、苗圃的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经营管理水平取得了新的进步,经济效益实现了新的提高。特别是京林大厦圆满完成了市政府交办的甲型流感隔离保障任务,树立了首都园林绿化战线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过硬作风和良好形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五、发动全民尽责,首都义务植树组织水平实现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