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银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银川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

  (二)有利条件

  2004年中央做出了“两个趋向”的科学判断,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之后中央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支农惠农政策。2008年中央、国务院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出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决策。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稳定发展方面,重点就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深化农村改革等提出了具体指导意见,给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
  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全区发展大局出发,支持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首府中心城市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发展以区域现代物流中心、交通运输中心为主的服务业,必将有利于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更加突出我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优势地位。

  银川市全面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重心西移”战略,推进“两个最适宜”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实施工业“一强五优”、农业“两强多优”、服务业“三个中心一个目的地”的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制定出台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业反哺农业、土地流转、产业化经营、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农村改革、支农惠农等政策和措施,将进一步激发新农村建设的活力。

  银川市地处宁夏北部引黄灌区,农业生产条件好。目前,全市已利用耕地总资源208万亩,未利用土地面积178.4万亩,牧草地(草场)面积519.3万亩,水域面积69.1万亩。而且能源丰富,城镇化水平较高,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和人均水平的提高,国内外产业转移步伐持续加快,进入产业优化、结构升级的新阶段,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不断推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目前,银川市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和贸易、物流信息平台。以银川(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以发酵和生物制药为主的永宁望远工业园、以食品制造为主的贺兰德胜工业园、以羊绒加工制造为主的灵武羊绒工业园正在快速升级和完善,正在规划建设的银川物流港、宁夏国际空港物流中心、银川陆港、灵武新华桥粮食物流中心、宁夏交通国际物流港、宁夏农产品物流中心、银川清真食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县域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后,将为农产品加工贸易、品牌注册、市场营销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三)不利因素

  一是土地、水资源、能源以及环境保护等约束日趋严峻。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与资源紧缺的状况和节约型城市的要求存在一定反差。保护农业用地与加快城乡发展之间的土地供求矛盾仍然突出。黄河限量引水、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发展对水资源需求大幅度增加,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将更加严峻。二是城乡二元体制没有从根本上打破。城市带动和支持农村的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制约着政府、集体、农民和全社会形成合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三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过国际农产品贸易、国际资金流动、农产品期货、农业跨国公司收购兼并等形式,向农业领域传递,农产品出口仍面临较大困难,农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优质低价竞争的压力。四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相对滞后。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村是落后社区、农民是弱势群体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在扩大,特别是移民地区与灌区农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抵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不高,城乡居民平等发展、共享成果的制度政策仍不完善。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新农村为核心,以构建城乡统一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为着力点,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使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共同繁荣,城乡居民共享现代文明。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合理。经济布局更加协调,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形成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多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城乡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形成覆盖城乡的交通、公用设施服务网络,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管、共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城乡平等就业。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创业保障、就学保障、就业保障、征地拆迁补偿等保障体系,农村社会保障与城镇接轨。形成覆盖城乡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电、通信等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居民享有与城市居民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消费模式,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构建起科学民主的城乡工作运行机制和新型高效的为民服务工作体系。

  近期目标:一年开好局。到2010年底,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中期目标:五年大发展。到2015年,实现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40%,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明显缩小,乡村居民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农村改革、经济发展、小城镇和乡村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提前五年实现农村全面小康。

  远期目标:十年大跨越。到2020年,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经济实力和活力显著增强。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基本持平,小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70%,基本建成惠及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基本均衡,城乡居民生活条件基本同质化。

  表二:银川市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目标

指 标

单 位

2000年全国农村小康总体目标

2020年全

国农村全面小康目标

2008年银川市农村全面小康完成情况

2015年银川市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目标

1. 农民人均纯收入

  

4917

8000

2.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200

6000

4462

7500

3. 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

50

35

26.3

20

4. 小城镇人口比重

16

35

34.6

40

5.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10

90

100

100

6. 农村养老覆盖率

1.8

60

3.2

100

7.万人农业科技人员数

1

4

16.3

20

8.农村居民基尼系数

 

0.35

0.3-0.4

0.35

0.35

9.平均受教育年限

7.4

9

8.6

10

10.平均预期寿命

69.5

75

73.2

75

11.恩格尔系数

49

40

37.4

35

12.居住质量指数

18

75

58.6

75

13.农民文化娱乐支出比

2.5

7

2.7

5

14.农民信息化程度

28

60

62.5

70

15.农民对村政务公开的

意度

55

85

89.7

90

16.农民对社会安全满度

60

85

89.5

90

17.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

-0.3

0

-0.22

0

18.森林覆盖率

16.5

23

14

18

19.万元农业GDP用水量

2600

1500

4660

3200

20.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

 

90

73.8

92.9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