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任务
目前,我市农村劳动力总量约为108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约69万人,已通过各种途径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约35万人,仍需转移就业的有34万人。
2005-2010年,全市将组织13万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向非农产业转移本市农村富余劳动力30万人以上。结合我市年初制定的《“十一五”阳江市农村青年技能培训计划》,具体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5-2007年,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以上,组织1.8万以上农村青年参加转移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免费培训转移不少于1.4万人。
第二阶段:2008-2010年,每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万人以上,组织2.8万以上农村青年参加转移就业前职业技能培训,其中免费培训转移不少于2.3万人。
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的实施,在重点免费培训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农村贫困户青年劳动力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免费培训的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村青年受惠。
三、目标要求
(一)确保培训转移效果。通过组织农村青年参加短、中、长期技能培训,重点组织2-3个月职业技能培训,加快提高我市农村青年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素质和市场就业竞争力,促进农村青年充分就业,顺利实现转移,力争培训后就业率不低于95%,农村青年免费培训考证通过率(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单项职业能力证书)不低于80%,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年回流率不高于20%。
(二)建立和完善培训就业服务体系。一是抓紧阳江市劳动力市场附楼的建设,争取2006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作为我市农村青年培训转移就业综合服务基地的临时使用场所;二是2007年底前建成延伸到镇的全省远程招聘网,健全劳务派遣组织体系,形成比较完善的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服务网络。三是进一步健全镇级劳动保障事务所机构、人员和设施,切实发挥事务所在培训就业服务体系中的桥梁纽带和组织作用。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运作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为本计划的有效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阳江市劳动保障局成立局长梁文同志为组长,莫国驱副局长、赖光富副局长、敖大良助理调研员为副组长,以培训、就业、职介、技能鉴定等科室领导为成员的“阳江市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市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作的规划、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劳动保障局内,办公室主任由敖大良同志兼任。各县(市、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将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纳入当地“十一五”发展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再就业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各县(市、区)劳动保障局要结合实际制订本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年度计划,于每年2月初报市劳动保障局,确保我市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