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现代食品产业
适应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的新要求,推进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农业加工基地,加快先进技术装备的应用,促进企业整合,形成产品系列化、高档化、品牌化、链条化。重点支持以三全、思念等企业为主建设全国重要的速冻食品工业基地;以金苑面业、白象集团、益海嘉里等企业为主建设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以金星啤酒、统一、康师傅等企业为主建设全国重要的啤酒饮料基地;以奥星公司等企业为主建设全国重要的红枣生产加工基地;以河南中烟公司为主建设全国重要的烟草生产基地;加快中粮(郑州)工业园项目和双汇肉制品基地项目建设。同时,积极扩大方便休闲食品、果蔬加工、乳制品、添加剂等行业规模;培育发展冷链、有机、功能食品。到2015年,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食品产业基地,全部食品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500亿元,创国家名牌10个以上,“中国驰名商标”5个以上,国家级行业技术中心达到3个以上。
3.纺织服装产业
加快棉纺企业的战略重组,推进棉纺织业的搬迁改造升级,提高精梳联合机、无梭织机和喷气织机等先进设备的比重,实现织造高速化、智能化、自动化,形成120万枚纱锭。扩大染整规模,引导和推进服装企业的整合、重组,加快服装创意产业发展,完善纺织服装产业链。推进杉杉服装工业园等项目落地。支持领秀服饰、娅丽达服饰和渡森服饰等男裤、女裤企业加快提升水平,扩大规模,巩固全国裤业之都的地位。加快引进和发展休闲装、高档女裤、男裤,西服、牛仔服、童装、毛衫、衬衫等系列服装产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形成5家以上在全国具有市场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到2015年,努力把郑州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中原纺织服装城以及全国著名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纺织服装产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4.传统基础产业
煤炭行业:按照稳定产量,整合重组的原则,整合煤炭资源,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业水平,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大基地建设,提高煤炭开采水平,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支持郑煤集团、省煤化工集团等企业整合中小煤矿。到2015年,在新密、登封形成1-2家大型煤矿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煤清洁利用技术,大力发展煤化工。
电力工业:按照“上大关小”的原则,重点建设单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和超临界火电机组,严格限制、加快淘汰小火电。重点支持荥阳国电2×60万千瓦、华润2×60万千瓦、新密电厂二期2×100万千瓦组等项目建设,到2015年,我市总装机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把我市建成中西部重要的能源基地。
耐材行业:以中原耐材、耕生耐材、华威耐材、东方耐火材料和远东耐材等企业为重点,围绕上规模、上水平,加大耐材行业的整合力度,提高装备水平,改进生产工艺,重点发展节能、环保、优质的高档产品,形成2-3家大型耐火材料龙头企业。
建材行业:提高水泥行业集中度,支持天瑞水泥、新登水泥、中联登电水泥、登封海螺水泥、国投新登水泥等企业对中小水泥企业进行整合,积极培育千万吨级的水泥生产企业。加快特种水泥发展,加快开发绿色环保建材和新型墙体建筑材料、保温材料和绿色装饰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