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严峻挑战。一是受产业结构、产业层次限制,国家产业政策尚未惠及我市所有产业领域,“家电下乡”、出口退税等一批含金量高的政策对我市工业企业作用不明显,一些产业和企业未来发展受到抑制。二是发达地区产业呈集群式发展,产业链协作紧密,配套成本低,优势明显。我市产业集群尚未形成规模,产业链短,配套成本高,缺乏竞争力。三是国内大企业重组步伐加快,大集团竞争能力不断提高,市场分割加剧。
我们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发展思路和措施,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确保到2015年实现工业产业整体跃升。
二、目标和任务
到2015年,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国家重点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为指导,以“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为主线,坚持总量扩张与优化结构相结合,坚持市场主导与政策引导相结合,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以抓支柱产业、大企业、大项目为载体,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以抓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管理升级、融资环境、政策支持、要素支撑等为保障,推动工业增长方式转变;以支柱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跃升为主导,推动工业经济总量、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整体跃升。
(一)主要目标
1.总量和效益实现跃升
到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比2009年翻两番,年均增长2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超过100亿元,年均增长25%;税收总额超过150亿元,年均增长26%;工业总资产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26%。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到2015年,装备制造、食品、能源、冶金建材等四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90%左右。同时,积极发展石油化工、医药、轻工、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产业。
3.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到2015年, 全市工业重点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科研经费支出占销售额比重力争达到3%;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使我市企业技术中心达到40家;努力建设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4.组织结构更趋合理
努力打造以大企业为龙头、产品和产业为链条、中小企业紧密配套、大中小企业竞相发展的企业组织体系,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显著提高。培育产值过百亿元的企业集团2户、产值超过50亿元的企业集团5户以上、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50户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