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扶持和培育一批以资源综合利用为主导的重点节能环保优势企业,形成行业的主导力量;培育壮大 5家以上产值超 20亿元的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形成 2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的领军企业,引领整个产业加快发展。产业年产值达到 800亿元,年均增长率 18%。
到2020年,形成一批产业和产品体系比较完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创新技术产品、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跨入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的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集群。节能产业与环保产业年产值达到 2000亿元,年均增长率 18%左右。
三、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节能产业。
1.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1)清洁能源。重点在核电、洁净煤技术应用及地热能开发利用等领域推进项目建设和技术应用。全力推进防城港红沙核电、平南白沙核电项目建设,并以项目建设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核电配套装备制造业;积极推广和拓展以水煤浆为代表的洁净煤技术应用,并带动水煤浆锅炉及配套设备产业发展。
(2)可再生能源。加快研制生产生物质直燃锅炉、生物液体燃料生产成套装备等,优化发展非粮生物能源产业;积极发展农村新能源,重点推进沼气、太阳能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沼气系统和配套部件制造业发展;以建筑领域为重点,大力推广地源热泵和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技术,开发生产和应用热泵产品并形成产业。
2.节能技术和产品。
(1)工业节能产业。重点引进开发冶金、化工、建材、交通运输等主要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技术与新工艺、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并推广应用,加快发展节能锅炉制造、LED半导体照明光电子产品等电力电子节能产品生产等;研制和生产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
(2)建筑节能技术与节能建材开发。研究开发和推广新型建材和建筑节能综合技术,推进矿渣、粉煤灰等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制备绿色环保建材和高性能混凝土等技术应用,形成我区新型建材产业,满足建筑节能的需求。
(二)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利用。
大力推进尾矿、废石以及冶炼渣综合利用,加强共生、伴生矿的开发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开发有色金属再生资源,提高有色金属再生利用率和集约化水平;重点建设制糖工业生态链系统,促进甘蔗制糖向精制糖、食糖深加工及生产低聚糖、酵母、赖氨酸等生物工程产品延伸,形成新型制糖产业、蔗渣与纤维板产业、副产品生物加工和深加工产业等相互关联的新兴产业群;加快发展利用化工、钢渣及有色冶炼渣等工业废渣和建筑垃圾生产建材等产品的技术和产业。大力发展废电线电缆、报废汽车、废有色金属、废油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以及废旧电子产品处置产业。推进农业废弃资源回收综合利用。重点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型的企业集团和生态工业园区、再生资源加工基地等。
(三)节能和环保装备制造。
1. 节能装备制造。重点开发高频无极灯、节能型 LED照明灯等绿色照明产品的生产装备制造,鼓励和支持汽车新能源装备和配套设备的制造。
2. 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优化发展风力发电机组成套装备制造、太阳能应用关键技术元器件及产业化、地热能采集与应用专用成套设备制造等清洁能源利用设备生产。
3 .节能和清洁生产配套设备。重点发展制糖、冶金、化工、轻工、有色、食品等重点行业的清洁生产配套设备,包括节能节水工艺设备,再生水回用和循环利用配套设备等。
4 .污染防治设备和装备制造。重点开发城市生活污水和制浆造纸、淀粉、酿造、化工等工业废水以及养殖业废水处理净化成套装备与设备、污水生物及生态处理组合技术装备、垃圾渗滤液无害化处理装备、市政污泥资源化及成套装备。积极研制烟气高效除尘、脱硫、脱硝等成套装备以及高效洁净催化燃烧和循环流化床锅炉、高效电除尘器、高温高滤速袋式除尘器及其高效清灰装置等设备。发展垃圾卫生填埋、垃圾焚烧技术和成套设备以及垃圾收集、分选、预处理技术和装备。研制和完善大型垃圾堆肥和简易堆肥技术和成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