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头单位:市经信委。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招商局。
(五)纺织产业
抓住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进行产业转移的机遇,依托纺织服装工业城,大力引进江浙沪知名服装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重点支持步森服饰、佳特服饰、天洋纺织服饰及其他入园项目。继续扩大、增强与优化服装加工能力,搞好服装研究设计、流行趋势与生产加工的结合,研制开发生态、保健服装,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服装,使服装生产适应国内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和扩大出口。加速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大力发展产业用纺织品,重点发展汽车内饰材料、农用蓬盖类材料、环保型保温及隔音材料等,重点支持华源内饰件年产28万套内饰件和内饰件检测项目建设。大力开发麻类床上用品、麻类餐厨卫装饰产品等家用装饰类材料。印染后整理继续加大对国际先进染整与印花设备与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力度,持续对现有染整生产线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质量,扩大规模,新增麻类圆网印花生产线,满足服装与家纺加工及出口需要,重点支持华源麻业亚麻及印染搬迁改造项目建设。
牵头单位: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农委、市招商局。
(六)物流业
充分发挥我市区位交通优势,立足于服务铜陵市、辐射皖中南、融入长三角,从硬件体系和软件体系建设两个方面入手,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在硬件体系建设方面,重点实施“4321”工程,即建设四个物流园区(横港物流园区、铜陵新站物流园区、滨江循环工业物流园区、顺安河物流园区),三个物流中心(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仓储中心、城山农产品集散中心、江北煤炭配送中心),完善两个配送体系(农村配送体系、城市配送体系),落实一个物流信息平台。在软件体系建设方面,重点完善物流政策和措施体系,通过政策引导提高物流产业化水平,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学习借鉴国际、国内现代物流企业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到我市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力争引进两到三家落户我市。大力推进汽车4S店集群建设,加快汽车贸易业发展,重点支持铜陵盛友实业有限公司铜陵国际汽车城、郊区政府铜陵汽车品牌4S店集群、铜陵浩润汽车商贸公司铜陵汽贸城等项目建设。鼓励扶持大中型企业进行物流资源整合,实施从企业物流向物流企业转变,重点支持铜化集团汽运公司皖中南物流中心、五矿物流集团横港物流园等项目建设。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及政府经济调控,引导工商企业转变观念,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出来,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鼓励现有物流企业兼并、联合和联盟,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规模,发挥物流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扶持一批适应市场需要、实力较强、管理先进的现代物流示范企业,培育三至五家具有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