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事业。老年大学要扩大规模,面向广大老年人。老年教育要延伸到基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要巩固和发展老年学校。进一步加强老年大学(学校)、教学与行政后勤等方面的规范化建设,充分发挥老年大学对基层老年学校的指导作用。鼓励老龄、教育、文化、体育等部门以及有关老年社团,举办多种形式的内容健康的老年人培训班。“十一五”末,市、县、乡、村四级老年教育网络进一步巩固完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村(居)建校率达100%,全社会老年人入学率达13%以上。同时,通过发展函授、电视、广播、网络以及其他形式的老年教育,满足老年人就地、就近学习的需求,让更多的老年人有参加学习、接受教育的机会,使全市老年教育取得明显效果。
5、坚持开展各种文化体育活动。举办老年文艺会演、老年体育运动会、老年书画诗影展等。争取组织编写出版老年教育系列丛书,组织开展老年文化交流,尤其要拓展漳台老年文化交流。各县(市、区)每年都要举办多种形式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乡镇(街道)以下要保持开展经常性的老年文化体育活动。
6、组织引导出版机构、广播电视、各类文艺团体以及其他有关单位,出版、制作和演出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作品和文艺节目。
(四)进一步构建老龄产业体系
1、根据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求和社会消费结构的变化,积极稳妥地发展老龄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坚持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从实际出发,遵循市场规律,加快体制创新,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推动、行业管理、社会参与、市场竞争的老龄产业发展机制。
3、围绕基本需求,兼顾高层次消费,以第二、三产业为重点,以养老设施、生活照料、健康管理、疾病护理、文化教育、体育健身、旅游观光、老年用品、老年食品等方面为突破口,构建老龄产业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具有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老年产业板块。到“十一五”末,基本实现老年消费供求关系平衡。
(五)进一步建立老有所为管理服务体系
1、鼓励低龄健康老年人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关部门出台指导性意见,各类老年服务机构设立老有所为咨询服务项目。
2、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对老年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在资金、技术、物资、土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和帮助。
3、引导老年人参与社会事务。围绕基层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在民主监督、社会治安、计生工作、公益事业、移风易俗、民事调解、关心教育下一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进一步发挥老年人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