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漳州市人才市场的实施意见
(漳政办〔2006〕179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人才市场发展适应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三个基地”、建设生态工贸港口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福建省人才市场的意见》(闽政办〔2006〕171号),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发展我市人才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人才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目前,我市共有人才中介机构17家,工作人员49名,办公场所826平方米,人才交流服务场所2127平方米。去年共举办人才交流会105场,进场招聘单位1932家,参加交流会人数29500人次,达成意向人数12080人。人事代理单位有573家,人事代理人数4450人。批准建立人才网站9家。人才市场已成为我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用人择才的主渠道,服务对象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国有单位扩大到面向各类企事业单位,服务内容从单纯的人才推荐拓展到人事代理、人才培训等系列化服务,形成了以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为主体,大中专院校就业指导机构、民营中介机构积极参与,综合性市场与专业性市场相互协调,政府宏观调控、中介提供服务、市场调节供求、主体双向选择、市场调节供求的多层次、多种类的人才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了以市场化人才配置、社会化人事代理、网络化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建立了市级人才市场管理机构和人才中介服务、人才交流会行政许可、人才中介机构年度验证、从业人员培训、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发布等制度,人才市场指导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二)加快我市人才市场发展已迫在眉睫。当今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经济实力的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打造“三个基地”、建设工贸港口城市,必须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改革开放以来, 我市人才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各类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按照新形势的要求,我市现有人才市场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市场化、法制化程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功能、服务领域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拓宽。我市地处厦门和汕头两个特区之间,特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人才,使我市的人才竞争处于劣势。加快我市人才市场发展,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显得更为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