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多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政策及各项规定,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强,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和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以及事故指标控制体系,加强了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工作,实行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将安全生产纳入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内容;对事故多发、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重点领域集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加大了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力度,严肃追究事故责任等等,使全市安全生产工作逐步迈上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基本实现了各项预期的工作目标。
2003年以来主要安全生产指标落实情况如下:
事故起数:2003年全市发生各类事故3977起, 2004年,全市发生各类事故2845起,同比下降28.46%;2005年全市发生各类事故3188起,同比上升21.49%。
事故死亡人数:2003年全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560人;2004年全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641人,同比上升14.46%;2005年全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551人,同比下降15.03%。
受伤人数:2003年全市各类事故受伤人数3014人;2004年全市各类事故受伤人数2417人,同比下降19.8%;2005年全市各类事故受伤人数2821人,同比上升28.63%。
重、特大事故:2003年全市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14起,无发生特大事故;2004年全市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17起,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2起;2005年全市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重大事故10起,无发生特大事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经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市特大事故基本杜绝,重大事故有效遏制,一般事故明显减少,一些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总体稳定,趋于好转。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近几年来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各类事故总量仍然很大,死亡人数较多,安全生产形势还不容乐观。究其原因,由于我市目前仍处于经济转轨、体制转换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显期,安全生产领域中面临一些基础性、素质性、结构性、体制性的矛盾和问题。突出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个别领导和一些企业不能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安全发展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生产没有真正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倾向。二是安全生产基础比较薄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不健全,一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不强;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投入长期不足,历史欠账严重,尤其是一些老工业企业和中小企业,生产工艺技术较为落后,设备老化陈旧,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一些行业和领域的重大事故隐患尚未得到有效治理。三是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个别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没有真正得到有效落实,一些行业和领域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仍大量存在。四是安全生产监管还存在薄弱环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不足、装备手段落后,部分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弱化,联合执法机制不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与行政执法的权威性、有效性有待提高。五是安全生产支撑体系不健全。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低,尚未建立全市统一的安全生产信息网络系统;科技支撑力量薄弱,基础设施落后,科研投入不足;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相对滞后,应急救援体系不健全,救援装备落后,应急管理意识淡薄,应对和处置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能力亟待进一步提高。六是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尚未形成。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法制观念仍然不强,大量的从业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违章指挥、违规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现象较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