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围绕打造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突出“3+4”优势产业和重点产业集群,继续实施“千百工程”,推进工业总量扩张。责任单位:市经贸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8、加快后石电厂七号机组、大唐风电三期、东山风电二期扩建、大唐新能源研究基地等项目建设,做实国电核电、吴田山抽水蓄能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努力打造全省能源基地。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外经贸局、经贸委、电业局、各相关县(市)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9、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推进示范工程,发展壮大新型电子、光机电、生物、智能仪器仪表等一批产业基地,开工建设科能仪器科技工业园、富顺科技工业园、钟表工业园等一批产业园区。扶持万利达便携式电脑项目迅速做大,推进灿坤、立达信等企业加快发展,壮大电子信息产业。完善科技创业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基地及六个行业技术中心,提升“6·18”项目成果对接能力,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引进海外留学人员、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创新人才,壮大一批自主创新型科技示范企业,发展一批知识产权专利示范企业,开发一批专利产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抢占行业技术制高点。争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300亿元。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发改委、人事局、教育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经贸委;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0、千方百计保障206个市级在建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确保后石电厂七号机组、海安水产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福欣特殊钢、漳浦台玻、厦深铁路、龙厦铁路等已开工大项目加快建设,厦漳高速扩建工程等新开工大项目按计划开工。更加注重项目前期工作,力促厦成高速(漳州段)、福广高速(长泰段)、枋洋水利枢纽工程等大项目早日开工,全力盯紧石化、汽车等一批能够促进跳跃式发展的重特大项目。责任单位:市发改委、经贸委、交通局、铁路办、外经贸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11、开展“以质取胜、品牌兴企”专项行动,制定品牌培育奖励政策,建立品牌产品、企业、行业培育目录,加快商标注册代理、质量体系认证等中介组织发展,形成品牌培育工作合力。引导现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争创国际性知名品牌,扶持现有省级品牌创出更多国家级品牌,力争年内新增一批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扩大品牌群体规模。鼓励现有品牌企业实施行业内扩张,注重引进国际性、国家级品牌企业落户漳州,借助外力壮大知名品牌群体。责任单位:市经贸委、财政局、工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12、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船代、货代、仓储、配送等企业落户,增加近远洋航线航班,扶持做大原木、粮食、糖等大宗货物物流业务。责任单位:市经贸委、港口局、运输管理局、发改委、外经贸局、漳州开发区;配合单位:市直有关部门。
13、依托高速公路和铁路,规划建设若干现代物流园区。责任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