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生就业看,经济持续较快发展为增加财政收入、保障重点支出、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创造了条件,预期财政总收入增长23%,城镇新增就业5.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从节能减排看,随着一批临港重化工业项目相继投产,降低能耗和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的任务繁重,通过强化目标责任制,有效落实节能减排措施,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预期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可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目标范围内。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关键要加快推进十个方面工作:
一要推进重点项目。主要抓好206个在建重点项目和69个预备重点项目。206个在建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938.4亿元,比去年增加217.6亿元,增长30.2%;年度计划投资197.4亿元,比去年增加54.2亿元,增长37.8%。其中省在建重点项目37个,预备重点项目12个。采取务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健全各种推进机制,确保重点建设目标实现。推进一批重大前期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要推进依港立市。进一步完善港口规划布局,完成《漳州市港口总体规划》法定审批,着手编制7个港区的控制性详规。加快7个港区发展,重点建设“两湾”(厦门湾南岸和泛东山湾)区域,加快“两湾”崛起。加大7个港区基础设施和集输运网络建设,推进铁路、桥梁、疏港公路、码头等一批港口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积极争取厦门港北岸政策向南岸延伸拓展。策划和推进一批临港产业项目,加快一批四个战略产业和物流业项目建设,引导现有临港企业增资扩产,促进临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三要推进工业强市。重点实施工业“千百工程”即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000个、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推进11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一批工业集中区延伸拓展。扶持规模工业和一批有发展前途的中小企业。做大做强食品、机械、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和钢铁、汽车、船舶、能源四大战略产业,推进项目组团发展和产业聚集加快。扶持企业创新,用好海峡两岸“6.18”对接平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创一批新的名牌产品和全国驰名商标。推进一批企业上市融资。
四要推进第三产业。重点抓好市场体系建设,培育花卉交易中心、现代农业综合批发、粮油和饲料批发、汽车汽配交易、建材、药品等六大专业市场,启动建设一批港口物流、城乡商贸、房地产、高档酒店等第三产业项目,加快发展交通运输、商贸餐饮、广告会展、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社区服务,整合资源做强旅游产业,发展创意产业,推进第三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器。
五要推进城市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规划,加快形成一江两岸、沿江发展的城市格局。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和县域城关发展,实施一批中心城市和县域城关建设项目,不断完善功能配套,美化亮化城市,增强城市吸引力。创新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做强城市产业,繁荣城市经济,增强城市辐射力和带动能力。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