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技术指标须符合相应技术标准要求。
三、路线
(一)赞同初步设计提出的路线起终点位置及推荐的线位走向方案。
(二)K3+700-K7+050段,初步设计提供了2个方案:K方案,路线起点位于K3+700处,穿越 下淡水坑隧道沿鸦雀岩岗山脚布线,过汤岙村北、朴鞍岗山脚,终点位于海峰村至小展村的乡道上,路线长3.35公里。该方案路基土石方约29.42万方,隧道688米/1座,征用土地136亩,拆迁建筑物2909平方米,平曲线最小半径300米,最大纵坡1.95%,概算约8322万元;A方案,起点与K方案相同,路线过北马峙盐场向东方向展线,穿越下淡水坑隧道沿团结盐场布线,在推荐线北侧向东沿朴鞍岗山脚布线,过海峰盐场接海峰村至小展村的乡道,路线长3.381公里。该方案路基土石方约18.66万方,桥梁52米/1座,隧道726米/1座,需征用土地133亩,拆迁建筑物2470平方米,概算约8148万元。经综合经济技术比较,K方案具有符合规划要求、有利于远期开发建设等优点,赞同采用设计推荐的K方案。
(三)K5+350-K7+050段,初步设计提供了2个方案:K方案,路线起点位于K5+350处,过汤岙村北、朴鞍岗山脚,终点位于海峰村至小展村的乡道上,路线长1.7公里。该方案路基土石方约22.53万方,征用土地90.2亩,拆迁建筑物2257平方米,概算约3516万元;B方案,起点与K方案相同,路线过过汤岙村北,穿越朴鞍岗山隧道,终点位于海峰村至小展村的乡道,路线长1.554公里。该方案路基土石方约12.82万方,隧道494米/1座,需征用土地57.6亩,拆迁建筑物2397平方米,概算约4834万元。经综合经济技术比较,K方案具有符合规划要求、方便开发区交通、造价低等优点,赞同采用设计推荐的K方案。
四、路基、路面
(一)基本赞同路基横断面布置型式和组成尺寸。
(二)赞同路面采用沥青砼路面,即上面层采用4厘米厚AC-13C型沥青砼,下面层采用6厘米厚AC-20C型沥青砼。基层采用20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采用16厘米厚水泥稳定碎石,挖方路段增设15厘米级配碎石。
(三)原则同意桥头接线路段采用粉喷桩处理,并做好过渡段设计。
(四)同意沿线鱼塘、河塘路段采用清淤换填宕渣或抛石挤淤等处理方案。
(五)挖方路段边坡防护应根据不同地质情况合理选择防护形式。建议对超过30米的路段如K3+560-K3+660、K4+960-K5+000、K6+160-K6+240段做好边坡防护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