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整治环境卫生工作实施方案
(东府〔2006〕66号 2006年7月12日)
全面开展农村整治环境卫生工作,是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省委和省政府有关精神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着力改善东莞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大举措。为深入推进该项工作,结合我市农村环境卫生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和十三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精神,围绕市“十一五”规划要求,切实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改善农村人居条件,优化农村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促进环卫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推进我市城市升级,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
通过环境卫生整治,至2007年6月底,全市环境卫生明显改善,环卫管理机构进一步健全,环卫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环卫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保洁范围全覆盖,力争使大部分村的环境卫生达到卫生村的标准。
三、整治范围
在全市32个镇(街)596个村(社区)范围内全面开展整治环境卫生工作。
四、整治内容
整治环境卫生,主要整治镇村“脏、乱、差”现象,建立健全环卫管理机构,规范镇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加强镇村环卫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构建镇村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具体内容是:
(一)保洁范围全面覆盖。建立健全镇(街)、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三级环卫管理机构,落实属地负责制,使农村环卫从村内到村外、从厂区到社区、从大街到小巷、从道路到农田、从陆地到水面,都有人负责,不留卫生死角。
(二)设施装备全面到位。加快编制环卫和绿地专项规划。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改造、更新一批公厕、垃圾转运站,合理设置果皮箱。高标准建设垃圾收运设备,街巷垃圾容器封闭、清洁。按标准进行评估、整改镇(街)生活垃圾填埋场。加强垃圾运输车辆管理。淘汰一批破旧、落后垃圾运输车辆,完成现有车辆整改和更新工作。
(三)日常管理全面加强。加强道路保洁管理,确保道路保洁率达到100%。临街门店管理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上门收集垃圾制度,做到日产日清,无垃圾散落污染。建立联动制度,加强媒体、市民监督,使城市“牛皮癣”得到较好整治。加强公园、广场、道路、景点的绿化养护。加大除“四害”工作力度,有效控制“四害”等病媒生物的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