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余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的意见

  2.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规范门诊特殊慢性病病种数量、种类和报销标准。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慢性病病种原则上暂定为以下16种,分为二类。Ⅰ类,7种:(1)恶性肿瘤;(2)系统性红斑狼疮;(3)再生障碍性贫血;(4)帕金森氏综合症;(5)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6)器官移植后抗排斥治疗;⑺重症肌无力。Ⅱ类,9种:(8)精神病;(9)血友病;(10)高血压病;(11)糖尿病;(12)慢性肝炎;(13)慢性支气管炎;⒁系统性硬皮病;⒂冠心病;⒃脑溢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门诊特殊慢性病执行二级定点医院住院医疗起付标准和报销比例,其中: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I类为15000元;Ⅱ类为5000元。

  3.住院医疗待遇。起付标准:一级定点医院100元;二级定点医院20O元;三级定点医院300元;转外医院400元。补偿比例:一级定点医院75%;二级定点医院65%;三级定点医院55%;转外医院35%。年度内最高累计支付限额(实际报销金额)成年人为30000元,未成年人60000元,结合大病补充医疗保险,逐步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度内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4.未成年人风险补偿。未成年人(含在校大学生)因疾病或意外事故死亡者,原则上由统筹基金一次性支付死亡补偿金10000元;未成年人发生的意外伤害门诊、住院医疗费,接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补偿办法给予补偿。

  ㈢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措机制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投入,按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将各级财政承担部分全额列入财政预算。

  完善市级统筹风险调剂金制度,逐年从筹集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额中按3%的比例提取风险调剂金,规模达到基金总额的10%后,不再继续提取。各县(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此前的历年结余部分和此前建立的风险基金纳入市级统筹管理范围。

  中央、省、市级财政承担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省、市财政直接拨付到市级医疗保险基金财政专户。市级统筹按照县(区)实际参保人数应收基金总额,扣除当年基金总额3%的风险调剂金后的基金额建立各县(区)基金分配计划,分期拨付,全额到位,实行计划控制。

  县(区)按照政策规定支付参保城镇居民待遇,当年统筹基金结余部分存留县(区)财政专户,次年由市级统筹在编制基金分配计划时连同基金利息据实扣减,存入市级统筹基金,但仍作为该县(区)统筹基金结余额管理,当所属县(区)统筹基金累计结余超过当年统筹基金收入的25%,可向市申请开展城镇居民健康保健等费用支付;当所属所有县(区)统筹基金累计结余均超过当年统筹基金收入的25%时,应适当调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付管理。当期统筹基金发生超支的,先由累计基金予以抵补,抵补不足的部分,由市级统筹实施待遇支付审计,符合待遇支付规定的超支,可申请市级统筹风险调剂金实行调剂,市级统筹风险调剂金管理使用办法由市政府授权市劳动保障局和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