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推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通过政府引导和服务,营造有利于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2.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依托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比较优势,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坚持自主开发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引进先进技术、人才、资金和管理经验,促进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实际,科学规划,在重点领域和企业实现突破,延伸产业链条,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规模优势。
(三)发展目标
到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新能源装备企业销售收入突破 200亿元,年均增长20%;利税超过35亿元,年均增长24%,新能源装备产业总体实力显著增强。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到2012年,全市新能源装备企业新认定省级以上技术中心5个。
三、发展重点
根据我市装备制造业产业基础和新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我市应重点做大做强可再生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风电装备配套、核电装备及配套材料四大产业,积极培育太阳能光伏材料、智能电网配套产业。
(一)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业。以淄博淄柴新能源有限公司生物质能发电机组的开发推广为依托,建设示范工程,从农作物秸秆的收购、粉碎、加工、发酵、气化到发电、余热利用,以及余渣制肥或生产优质木炭,使已经成熟的技术迅速实现产业化,从而带动全市生物质气化发电装备制造业发展。到2012年,全市年产生物质气化发电机组240台,带动配套产业链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以山东早春创尔沃、欧锴空调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形成以地源热泵生产为中心,多家企业配套设备、原料的热泵产业。到2012年,全市生产热泵5000台套,带动配套产业链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依托山东福德科技有限公司、周村一村空调公司、周村桑瑞斯新能源工业有限公司、桓台格瑞特太阳能有限公司等企业,培育我市的太阳能光热利用产业,积极开发标准化、通用型太阳能热水系统组件,重点发展高效太阳能真空集热管、高温集热金属管、太阳能热水器等。加强太阳能光热技术创新,积极研发光热发电和系统集成技术,研发推广太阳能采暖、制冷系统。到2012年,全市年产太阳能热水器100万台套,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二)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以山东陆骏电动汽车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经济适用的小型低速电动汽车。以自主创新为核心,车用能源和动力研发为重点,示范应用和产业化为方向,应用环境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淄博蓄电池厂、山东科汇电气有限公司、淄博休普电机电器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加快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的配套生产。加快山东东岳新型氢能离子膜项目和燃料电池高温质子交换膜制备项目的研究与开发,促进产业化,争取在燃料电池领域实现突破。支持淄博蓄电池厂锂电池及电池新材料的研发及生产项目建设。到2012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到5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