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组认为,“工可”报告根据项目的特点,通过分析交通量的增长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四阶段法”预测交通量的方法基本可行,预测的结果基本可信,经适当补充完善后可作为确定技术标准和经济评价的依据。
四、路线走向和工程规模
该项目主线起点接11省道,下穿在建的宁杭高铁,沿宣杭铁路东侧南下,经龙山村、周家桥村,上跨宣杭铁路后,利用老路截弯取直,经王石坞村、仙村,沿宣杭铁路西侧南下,终点与埭芳线相接,主线全长约17.9公里。另建妙西大道连接线约0.4公路。路线合计里程约18.3公里。
五、工程技术标准
赞同该项目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10米。桥涵应满足建筑限界的要求,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Ⅱ级。其它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应标准要求。
六、经济评价
专家组认为,该项目“工可”报告采用的经济评价方法基本可行,该项目建成后将加快该区域经济、运输、旅游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分析各项指标表明该项目经济评价是可行的。
七、问题与建议
(一)专家组原则赞同该项目“工可”报告提出的路线起、终点位置和总体走向。
“工可”报告对主线K16+100~K17+700段提出K线和B线2个方案的比选:
B线方案:沿宣杭铁路边布设,路线长1.603公里。
K线方案:在B线方案西侧,利用部分机耕路,沿山坳布设,路线长1.6公里。
两方案里程相当,K线方案虽线形指标较低,但征地拆迁数量和工程数量较少,造价低约80万元,且对铁路的影响较小。经技术经济综合比选,专家组原则赞同设计推荐的K线方案。
(二)专家组建议对该项目利用现有老路拓宽的路段应尽量采用沿宣杭铁路外侧拼宽的方案,并完善相应的安全设施设计,以减少公路施工对铁路的影响。
(三)对K8+600~K9+800段线位,鉴于设计线位距宣杭铁路过近,且线形较差,建议增加路线沿宣杭铁路东侧山脚布线以改善线形的方案作进一步技术经济比选。
(四)专家组赞同该项目路面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建议在下阶段对路面各结构层的厚度和类型作进一步比选和优化。
(五)“工可”报告对上跨宣杭铁路桥梁做了局部改造方案和利用方案两个方案的比选,鉴于现有桥梁宽度已达9.5米,行车道宽7米,如改造成10米宽,还需征得铁路部门同意,经技术经济综合比选,专家组建议对该桥采用利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