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 排水涵洞(涵管)长度坡度、平面位置、断面尺寸、埋置深度、垫层厚度应符合表9.3.4的要求。
表9.3.4 排水涵洞(涵管)允许偏差项目表
序号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
| 检验方法
|
1
| 长度
| -500
| 钢尺检查,不少于2条
|
2
| 平面位置
| ±50
| 经纬仪或全站仪检查,每20m检查3点
|
3
| 断面尺寸
| -20
| 钢尺检查,每20m检查3处
|
4
| 纵坡
| ±1%
| 水准仪检查,每20m检查1点
|
5
| 埋置深度
| ±20
| 水准仪检查,每20m检查1点
|
6
| 垫层厚度
| ±20
| 钢尺检查,每20m检查1点
|
10 集蓄水工程
10.1 一般规定
10.1.1 集蓄水工程包括集水池(井)和蓄水池(井)。
10.1.2 集水池(井)和蓄水池(井)砌筑材料一般选用砖体、块石和钢筋混凝土,也可选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滤水管或两者结合使用。
10.1.3 集水池(井)和蓄水池(井)设计内容包括地基基础、防水防渗、池壁或井壁、出入口、顶板或井盖。
10.2 工程设计
10.2.1 集水池(井)和蓄水池(井)设计应根据实际使用条件确定集水或蓄水容量、选择构筑材料和平面布置位置。
10.2.2 地基承载力应满足结构荷载或储水压力要求,基础埋深应考虑冻土深度,池壁构造应符合砌体工程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规范。
10.2.3 出入口和盖板设计应满足集水池和蓄水池的使用功能要求。
10.2.4 集水池位置和集水面设置应充分考虑集水效果,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蓄水池可采用标准图集。
10.2.5 集水井或蓄水井设计应根据出水量(用水量)确定滤水管直径、长度和埋深,滤水层选材应满足渗透系数要求。
10.3 质量检验
10.3.1 集水池(井)和蓄水池(井)施工选用的防水防渗材料、石材、砖体(预制件)、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应进行抽检复验,检验数量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规范。
10.3.2 砌筑砂浆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取样试验。
10.3.3 集水池(井)和蓄水池(井)的平面位置、埋置深度、断面尺寸、基础垫层应符合表10.3.3的要求。
表10.3.3 排水沟允许偏差项目表
序号
| 检查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1
| 平面位置(高程)
| ±50
| 经纬仪或全站仪检查,全部
|
2
| 埋置深度
| ±50
| 钢尺检查,全部
|
3
| 断面尺寸
| ±20
| 钢尺检查,纵横断面各1处
|
4
| 垫层厚度
| ±20
| 钢尺检查,纵横断面各1处
|
5
| 墙壁平整度(凹凸差)
| ±20
|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纵横断面各3处
|
附录A
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求
1 一般要求
1.0.1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贯彻“以人为本,全面规划,重点治理,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矿山生态环境”的指导思想。
1.0.2 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包括立项依据和目标任务、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实施方案、投资概算、项目资金来源组成、资金数额及使用方向、项目实施的保障措施、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以及项目的风险与不确定因素。
1.0.3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出的实施方案应以野外调查和地质勘查为依据,在获得水文、气象、地形、地质、建筑材料、社会经济条件等基本资料和数据以及查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编制。
1.0.4 治理方案应针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结合治理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危害对象、危害程度、周围环境和施工条件,按照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选择。
1.0.5 技术线路和工作方法应在遵循治理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从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社会效益和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论证分析。
1.0.6 工程设计应明确设计对象的具体位置、断面尺寸、选材规格、工程数量、质量标准等技术指标。工程计算应在考虑治理项目规模、工程级别、安全系数的基础上,合理选定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同时应提供详细的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
1.0.7 需要进行现场监测的工程措施,应根据具体情况编制专项监测方案。
1.0.8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包括组织保障措施、资金保障措施和技术保障措施。应明确项目实施的组织结构,编制劳动力资源、机械设备和材料使用计划,阐述质量、工期、安全和环保的各项保证措施。
1.0.9 投资概算应有明确的编制依据、合理的费率标准和具体的工程费用明细项目等。
1.0.10 可行性研究报告须进行预期效益评估,包括工程实施后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综合效益。
1.0.11 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对工作区的土地权属性质、权属纠纷及农业生产承包情况等进行说明,涉及矿权问题的,也应一并阐述。
1.0.12 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另有规定时,本指南另行调整。
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1 项目名称
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名称为“北京市××区(县)+地名+矿种+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2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
一、立项依据及意义
结合“探矿权使用费和价款使用管理办法”的相关内容进行论述;根据“××年度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申报指南”的相关内容,结合申报的矿山项目具体情况逐项分述;简述项目实施后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