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保税港区要加快建设为汽车、机械制造、石化、建材等产业配套的仓储、配送设施,突出国际中转、出口加工、国际贸易、国际配送和国际采购的功能,以建设面向东盟物流枢纽为目标,积极探索对外开放的各项政策,切实发挥保税港区对外开放核心平台的辐射带动作用。凭祥综合保税区要构建集口岸、国际贸易、保税物流、国际配送等功能为一体的国际物流重要平台,要把友谊关口岸建成中国-东盟最大和最便捷的陆路边境口岸。南宁保税物流中心要以综合保税区为规划建设目标,不断完善拓展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等各项功能,逐步建设成为北部湾经济区保税物流体系的核心枢纽。发挥防城港作为生产资料枢纽港的地位作用,建设为钢铁、装备制造业等产业配套服务的国际物流中心。提升防城港既有保税物流仓的业务功能,争取设立保税物流中心。积极推动建设东兴、凭祥跨境经济合作区,促进跨境经济合作,构建跨国产业链。北海出口加工区要加快扩区申报工作步伐,为铁山港产业布局、临海工业发展服务,为铁山港工业区以及北海市其他产业园区提供保税与出口加工功能配套。支持规划建设南宁、桂林空港物流产业园区,加快推进空港国际物流服务发展。
(二)进一步改善国际物流发展条件。
各级政府在发展规划、土地、投融资、财政、税收、人才引入和培养方面,加大支持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管理及运营的力度。在相关海关特殊监管区管委会和自治区现代物流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框架下,加强各部门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强化政策导向作用,探索建立以北部湾经济区重点海关特殊监管区为龙头的全区保税物流系统运行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保税物流体系的整体效能,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确保保税物流体系建设、运营的统一、协调、高效。在保税物流体系发展同时,通过口岸物流服务的提升,吸引内地国际物流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流动。加快沿海主要港口海运业务发展,以特殊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著名船运公司、物流运营商入驻,鼓励组建海洋运输船队,增开连接东盟、日韩等主要港口的航线和定期航班,提高经我区沿海港口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货物吞吐量,提升国际中转能力,拓展国际物流发展空间。适时研究出台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开放度高并切实服务于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在海关特殊监管区率先建设和整合适应口岸部门及相关行业、企业需求的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大通关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形成畅通高效的区域性国际物流信息网络。积极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在数据传输、信息系统、条形码、票据、托盘、运输器具等标准上先行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进而构筑一体化,鼓励物流企业应用先进专业物流设施。加速培育国际物流人才,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吸引优秀国际物流人才,积极培养从事物流理论和实务工作,精通国际物流业务的各类人才。
(三)加强与国内外物流企业的合作。
充分利用政策洼地的聚集效应,加强与国内外物流企业搭建跨区跨国物流服务,鼓励支持区内重点物流企业从事国际物流业务,促进区内国际物流服务网络化,将广西逐步建成以面向东盟为主的物流产业中心。依托石油、化工、钢铁、林浆纸等产业群和各类开放口岸,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鼓励开展能源、矿产、生产性原材料和农产品的国际采购、加工、配送等业务,加快制造业、流通业与国际物流体系的融合。
适应东部产业转移趋势,加强与区外物流企业的合作,重点在南宁、钦州、梧州、北海、玉林等国家和自治区确定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建立符合转移产业生产经营模式的物流服务体系。围绕建立西南出海物流通道的战略目标,搭建与中西南地区物流服务合作平台,加强在港口物流、国际贸易物流、重要矿产品物流等领域与中西部物流企业的紧密合作,逐步建立以行业物流为突破点的西南出海物流通道服务体系。在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积极发展与港澳台在物流领域的合作。
六、做好物流基础工作,提高物流运行质量
(一)推进物流标准化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