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坚持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全面贯彻国家物流业发展战略,按照全国物流发展体系确定全区物流发展方向,加强组织协调,按照现代物流发展理念,统筹整合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之间物流资源,推进物流系统的有效合理衔接。依托比较优势,实施差异化措施,明确各地各行业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协调引导重点物流服务率先发展。
3. 发展目标。
围绕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出海出边物流通道目标,到2012年,我区物流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西南出海物流通道框架基本形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快,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企业实力进一步增强,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加快,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有所提高,第三方物流比重有所增加,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物流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逐步降低。到2015年,培育出一批经营理念先进、功能完善、应用技术先进、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物流龙头企业,物流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显著提高,物流服务网络逐步向外拓展,出海出边物流通道发挥积极独特作用。到2020年,在我区建立起具有引领带动力的国际区域性物流中心,现代物流产业成为我区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二、培育物流市场,推进现代物流产业化
(一)大力支持大型及龙头物流企业发展。
根据“扶大、扶强、扶优”原则,建立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和扶持办法,通过政府政策扶持,以及企业改造升级或兼并重组,在各行业、各物流领域和各重点物流环节重点培育一批综合服务水平高,适应我区产业物流需求,竞争能力强的龙头物流企业,使之率先发展成为我区物流业的骨干企业,逐步提高我区物流市场集中度。依托骨干交通设施和运输网络,推动我区公路、铁路、港务、航空等传统大型交通运输企业集团拓展物流业务,建立以市场为纽带的多式联运系统,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物流业务的紧密合作,进一步拓展大型交通运输企业集团的物流服务领域,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带动和引导其他物流企业开展多式联运一体化物流服务,提高骨干运输系统效率,降低运输成本。发挥广西邮政、广西物资集团、广西供销合作联社、广西新华书店集团等部门及集团资产规模大、行业覆盖面广的优势,加快行业系统资源整合,推动传统仓储、配送物流服务向综合型物流服务转型。促进具有特色物流服务企业发展,重点扶持柳州桂中海迅、广西外运、南方物流、万通物流、玉柴物流、五菱物流、国联物流、中铁物流、广西运德、广西超大等一批物流企业,创立物流服务品牌。到2012年培育50家,2015年增至100家全区示范性的大型龙头物流企业。
(二)扶持发展中小物流企业。
中小物流企业是物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享有与中小工业企业相同的扶持政策,切实保障中小物流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金融物流服务,建立中小物流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鼓励现有运输、仓储、货代、联运、快递行业的中小物流企业完善功能和延伸服务,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更新物流理念,找准市场定位。改善组织管理,加快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创新个性化服务模式,提高增值服务水平。以市场为纽带,推动物流企业的业务整合,扩展物流服务网络,满足多样化的物流市场需要。
(三)鼓励工商企业分离外包物流业务。
完善国有工商企业考核制度,合理调整考核企业规模指标体系,建立鼓励国有大型工商企业物流功能分离外包机制,提高其核心竞争力。推动国有钢铁、汽车机械、有色冶金、化工等大企业集团率先将内部物流分离外包,优化供应链流程,逐步将原材料及零配件采购、运输、仓储、产成品整理、配送、回收等物流服务业务有效分离,降低物流总成本,通过国有企业示范和带动作用,逐步扩大社会物流需求。
(四)推动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积极引导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培育一批适应我区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以柳州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为试点,以柳州五菱生产企业与桂中海迅物流企业的深度成功合作为范例,积极推进上汽通用五菱、柳工、柳钢等一批制造企业与专业化物流企业对接,重点支持一批生产性物流服务企业加强与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