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生物环保领域。重点发展高性能水处理絮凝剂、混凝剂、杀菌剂及生物填料等生物技术产品,积极推动废水处理、垃圾处理、烟道气处理、生态修复生物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支持石漠化防治、水域生态修复、海洋及滨海环境生态修复、矿区生态修复、抗重金属污染、超富集植物等新产品的生产和使用。
(二)优化区域布局。
在生物产业空间布局上,建设“1个国家基地”,“3个核心园区”、“4条产业链”和“4个平台”。“1个国家基地”即南宁生物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3个园区”即以不同资源特色为主的崇左生物产业园、桂林生物产业园和柳州生物产业园,并以基地和园区为基础形成核心区、集聚区、扩展区和外协区。“四条产业链”即淀粉基产品产业链、糖基产品产业链、纤维素基产品产业链和植物药用品产业链,形成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生物基材料、生物化工、微生物制造、糖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生物环保等九大生物制造行业。“四个平台”即两级生物技术创新平台(组建系列的自治区级或国家级生物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产业成果孵化中试平台、生物产业化示范平台和生物产业技术综合信息服务及物流平台。
(三)完善创新体系。
1. 加强生物产业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各类研究机构、检测机构的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在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科研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形成若干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生物工程实验室、孵化器、产品质检中心等科学研究基地。
2. 加强生物科研基础设施的联网和共享,提高联网科研设施的使用率。鼓励公共服务平台为生物企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的方式,组建若干个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
3. 进一步完善中介服务体系,鼓励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为生物技术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完善区域服务体系,加快区域技术交易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人才市场、信息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建设,加速要素集聚,促进要素合理流动、配置。
(四)培育生物企业。
1. 扶持具有规模优势和较强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加快生物产业内外重点行业的整合步伐,推动优质资产向优势企业集中,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壮大一批如三金药业、田园生化、广西中粮、可口可乐(广西)、中海油(南宁)、易多收生物、明阳生化、梧药集团等带动力强、覆盖面广的生物制造龙头企业。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