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残联要着力做好康园工疗机构建设工作,把工疗站开辟为社区康复服务新阵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要把工疗站内的残疾人纳入服务对象范围,为其提供医疗服务,定期督促精神病患者服药,对站内的康复和社工专业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街、镇、社区、村通过整合社区资源,打破部门、行业界线,达到社区资源共享,并充分合理利用现有设施和人力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六、建立和完善康复技术指导网络,发挥区域康复体系的整体作用。
市残联和市卫生局要组织专家对残疾人社区康复进行技术指导,发挥市本级社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的作用,并吸纳教育、民政系统的专家加入残疾人社区康复技术指导工作,定期到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康复站和残疾人家庭作巡回督导,帮助解决康复训练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制作经济、实用的康复训练器具,并指导使用。
区(县级市)残联和卫生行政部门要组织本地区辖内各机构的康复、医疗、教育、心理、社会等领域的专家、技术人员成立本地区残疾人社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直接负责本地区相应的培训、技术指导服务工作。
各级医院康复科和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在接受转诊、转介或直接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同时,要承担对残疾人社区康复的技术培训和业务指导任务。市、区(县级市)级卫生医疗机构和残疾人康复机构要与社区之间大力开展横向纵向的业务合作,建立双向转诊转介业务关系和技术指导工作关系,形成一体化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提高区域整体康复服务的能力。
七、规范残疾人社区康复管理,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明确将残疾人康复工作列入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职责;将康复业务培训纳入全科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规划之中,采取多种形式,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康复站从事康复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要把农村的乡村医生纳入培训对象,定期进行康复技术培训,满足农村残疾人康复需要;将基层卫生人员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情况,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对成绩突出者给予表彰和鼓励,将其工作实绩存入业务档案,作为晋级的依据之一。
八、建立科学、有效的康复质量评估机制。
2008年我市要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除了要在面上覆盖,更要重视康复质量的提高。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和广州市残疾人康复协会将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建立社区康复评估标准。要建立康复对象定期评估机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上一级医院康复科和康复站所在的区一级残疾人康复机构是对各自系统内康复对象的康复质量评估机构。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康复站要定期带康复对象前往上述机构进行康复质量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对康复对象的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对下一步的康复计划予以修订;对基层康复员的康复技能进行指导。
九、社区康复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