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岳阳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09-2020年)的通知


  2、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特点。由天然捕捞到人工养殖,实现了岳阳水产业历史性起步。洞庭湖是淡水水产业的摇篮,水产业捕捞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岳阳水产业仍以在外江外湖捕捞为主。1949年全市的养殖产量为0.065万吨,捕捞产量为1.11万吨,养殖产量仅占捕捞产量的1/19,水产养殖规模不大,产量低。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岳阳水产养殖业贯彻“以养为主,养捕并举”的方针,加大了水产养殖方面的投资,逐步调整和减免了渔业税,发放了渔业贷款,并结合生产需要召开了养殖技术、经营管理经验交流会,举办了养殖技术培训班,大大促进了水产业的发展。1957年我市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0.45万吨,捕捞产量0.75万吨,养殖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近9倍,水产生产由 “以捕为主”转向“以养为主”。

  由粗放粗养到集约精养,促进了岳阳水产业持续性增产。1977年洞庭湖区纳入全国十大水产生产基地以来,我市水产基地建设范围逐步扩大到整个滨湖地区。由于国家水产基地建设资金和物资的支持,我市水产精养鱼池成倍增加,形成了环湖沿江集中连片的水产精养区,有力地促进了洞庭湖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在池塘水产养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的基础上,积极向大中型水域移植池塘水产养殖技术,并在洞庭湖区开展低坝高栏的围栏水产养殖试验和大湖生态水产技术研究,拓宽了养殖水域,提高了养殖单产。由于小水面和大水面同步开发,同步增产,促进了全市水产品产量直线上升,持续增产。从1978年到2005年,我市水产品产量年均增产1.95万吨,年均增产量高于1978年以前的年总产量。到1980年,我市结束了水产品产量长期处于2万吨以下的历史。

  由常规产品到名特优新产品,提升了岳阳水产业市场化水平。洞庭湖区水产资源丰富,既有天然水产品种可以驯化养殖,又有大量饵料鱼类可供利用。我市较早兴起的特种养殖是环洞庭湖区的鳜鱼、乌鳢、大口鲶、甲鱼、黄颡、乌龟等。其中鳜鱼、乌鳢、大口鲶养殖形成了一定规模,并得以长期坚持。特别是鳜鱼养殖不但实现了池塘单养和其他鱼类套养,而且发展了网箱专养。我市河蟹、鳝鱼、珍珠等特种养殖品牌,形成了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目前已超过常规水产品产值,带动了大宗常规水产品外销,为我市水产养殖市场化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由传统生产到现代经营,加速了岳阳水产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加强渔业执法,狠抓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落实,保护天然水产资源,保护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建设水生动物检测实验中心,开展鱼病检测、渔业水域环境检测和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重点解决常规养殖品种繁育提纯复壮,名特优新品种繁育技术攻关和水产养殖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大力拓展水产品市场,依托湖南洞庭渔都水产品批发市场和岳阳楼、君山等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及休闲垂钓场所,大力发展“全鱼席”、“野鱼席”、“生猛湖鲜”及口味鱼、口味虾、麻辣鱼等水产品消费。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