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一批拔尖人才:在全国文艺领域有影响的人才8-10名左右,在全省有影响的人才15-20名左右。力争每批有1-2位文艺人才入选省“五个一批”人才工程,3-5位文艺人才入选市级“六个一批”人才工程。
--涌现一批青年文艺人才:35岁以下的青年会员比例上升到总会员数的30%;省级以上获奖的青年人才达到获奖总人数的25%;市级获奖的青年人才占获奖总人数的30%;重点培养青年优秀拔尖人才80-100名。
二、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措施
(4)继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文艺方向。要用读书会、座谈会和考察采风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文艺人才队伍的教育管理。要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文艺工作者,树立文艺工作者“德艺双馨”的良好形象。
(5)建立健全市文艺人才培养机制。经过多年实践,我市逐步探索出了一条有利于文艺人才成长的工作机制。包括抓好人才规划,明确培养目标;有重点地推出文艺名人,支持帮助他们举行研讨会、举办个人作品展等,鼓励他们成名成家;选送有潜力的中青年作家艺术家到各级专业院校进修深造;定期召开青创会,邀请名家讲课辅导,提升创作水平;举行“杰出老文艺家”和“青年文艺之星”评选;推出“浙东作家文丛”,以创作带动队伍,打造文艺甬军等。要继续完善这一机制,营造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6)加大对文艺创作和人才培养投入。要根据我市文艺人才培养规划,多渠道筹集人才培养资金。争取财政对文艺人才培养的投入能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年有所增加;加大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和奖励的力度,完善和增强激励机制;市级文艺人才资金、明星工程资金要对文联系统人才培养有一定保障;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文艺人才培养。
(7)重视本土文艺人才作用,积极引进外地人才。本土文艺工作者长期工作、生活在宁波,熟悉了解宁波情况,在宁波文艺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力军作用。要充分发挥他们在文化大市建设中的作用。同时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或聘用高层次文艺人才,提升宁波文艺人才档次,改善我市文艺人才队伍结构。要有目标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引进方式,必要时采取“客座”、签约等形式,柔性引进智力,为我所用。
(8)鼓励作家艺术家深入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活水。文艺人才的成长离不开鲜活的社会生活。各级文联组织和文艺家协会要大力倡导和鼓励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从人民群众火热的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抒发诗情画意,努力创作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时代特征、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市文化精品工程和市文联重点创作项目要向优秀中青年文艺家倾斜,并加强联系和指导,为文艺工作者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