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编制分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近期指2008-2010年,远期指2011-2015年。规划文本内容主要包括:前言、指导思想、现状及分析、存在问题、规划原则及规划目标、近期和远期规划、保障措施、相关的配套政策建议、体制改革建议等,规划图表内容要包括现状分布、未来布局图表等资料。
时间要求:到2008年6月底,各部门和各县区完成相关专项规划;到2008年9月底,完成总体规划纲要,完成文本、图纸、影像和沙盘模型(平定、盂县分制)的制作。
四、编制重点及责任单位
我市城乡一体化的总体目标是:经过十五年的努力,通过深化改革和统筹发展,逐步打破城乡户籍限制,实现人口自由流动;逐步推进产业互动,实现城乡经济融合;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实现社会保障城乡共享;逐步繁荣社会事业,实现城乡均衡发展;逐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实现城乡环境和谐;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生活,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根据我市实际,推进城乡一体化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奠定基础阶段(2007年-2009年)、着力推进阶段(2010年-2012年)、基本实现阶段(2013年-2015年)。到2015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 70 %。规划编制要围绕上述目标,从实际出发,重点围绕“七个一体化”内容,统筹考虑和规划城乡发展,编制好一系列的专业规划和总体规划。
(一)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紧紧围绕我市“两新”基地建设,以园区建设为依托,通过市场化配置城乡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实现城乡优势互补、产业互补和资源共享。重点围绕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第三产业发展、经济园区建设等内容统筹规划。编制完成《阳泉市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规划》、《阳泉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阳泉市产业园区布局规划》、《阳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阳泉市科技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阳泉市商贸物流发展规划》、《阳泉市城乡金融业发展规划》等7个专业规划。责任单位分别为: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市经济委员会、市农业局、科技局、商务局、人民银行阳泉支行和银监局。
(二)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要将矿区棚户区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城市和县城的城中村改造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以中心城辐射卫星城,卫星城带动小城镇,小城镇扩散中心村,形成梯层拓展格局,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城市“扩容提质”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建设品位,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带动力,使市区面积扩大40平方公里。首批城乡一体化的辐射区域,主要依托重点道路和重点村镇建设推进。依托阳五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重点编制好过境我市150公里两侧辐射的11个乡镇350个行政村的规划工作;依托已建成的307国道复线,编制好沿线4个乡镇、20个行政村的规划工作;依托即将建成的石太铁路客运专线,重点编制好城市北扩战略和站点周边区域乡镇村的规划工作;依托阳泉组团与平定组团、荫营组团间的连接道路,重点做好区域发展的规划工作。编制完成《阳泉市城乡空间战略布局规划》、《阳泉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重点完成郊区的荫营镇、河底镇,平定的冠山镇、张庄镇、娘子关镇,盂县的秀水镇、南娄镇、路家村镇等8个乡镇的规划编制工作。责任单位为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及平定、盂县、郊区政府。